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朱紫坊(门牌48号),建于清初,嘉庆及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门头三间排的木构房,从门头厅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厅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前厅的正面的壁坊上挂有慈禧太后赠赏“浩封盒”,两旁厢房门窗户扇皆为楠木加工而成。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同样隔为前后厅,前天井两旁有披榭。从二进西侧有小门通第三进石门,有天井,三间排厅堂。厅里有一块石块形似-,传说的-穴就在这里。2013年征收之后,空置。2018年5月造访该故居,正在进行大修,预计10月份完成修复。老建筑爱好者“走失的科文”在第二…[详细]
上洋友于楼
  上洋友于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上洋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五进府第式土楼,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民国重修。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为左右对称双轴线式建筑,每条轴线均由前厅、侧厅、中厅、厨房、正楼组成。大门开在楼的左侧,四周夯土墙围合,中厅面阔三间,前檐廊两侧设有青釉花窗隔屏,山墙搁檩式构架,正楼高四层,总宽15米,总深11.6米,总高15.6米,歇山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上洋友于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淘书院
  金淘书院位于南安市金淘镇金淘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金淘书院、侨光学堂组成,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金淘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北朝南,为三落带双边护厝的闽南传统建筑,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侨光学堂建于1948年,为二落带双边护厝建筑,砼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金淘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东李氏宗祠
  红东李氏宗祠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俗称蛇形祠堂,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通面阔27.75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由门厅、天井、厅堂和两侧横屋组成,前有坪地、池塘。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硬山顶。保护范围:东、西、北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南向外延伸25米。2018年,红东李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岸铳楼群
  赤岸铳楼群位于永泰县丹云乡赤岸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建于清代、民国,由四座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的三层土木结构小土堡组成,分别名为扁店铳楼、前店铳楼、祥林店铳楼、则水店铳楼。四个铳楼依溪而建,互相犄角成守望之势,是当地百姓在土匪犯乱年代的避难之所。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一层门厅兼楼道、厨房、杂物间、或店面,二层住房,三层粮仓、储藏间。二层和三层楼梁直接插入四周夯土墙上,屋架几乎采用雷公柱支撑,用粗大的木料作檐檩,挑起整个屋面。设碉式角楼,墙体上针对性安置斗式条窗和竹制-孔。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东源古建筑群
  东源古建筑群位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吴氏宗祠戏楼、古书堂、培凤亭、古井、粉墙厝和吴成故居组成。吴氏宗祠戏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通面阔16.11米,占地面积458.33米。由观众厅、戏台及两侧廊庑组成,硬山顶,匡斗山墙,东、西门楼开在戏楼与宗祠间内庭埕左右山墙上。附属文物“千秋祖产”碑记,碑高1.82米。古书堂建造时间与吴氏宗祠戏楼相同,由前后两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62平方米。前部“心远堂”,为穿斗式硬山顶两层楼;后部建筑由门埕、门楼、主楼组成,主楼“琢玉楼”为穿斗式重檐硬山顶两层建筑。培凤亭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失火后在旧址重建,通面阔8.85…[详细]
定风寺
  定风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现存的三宝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观音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39.18平方米,三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山门亭、弥勒殿、三宝殿、后堂、观音殿。弥勒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两边厢房上建有八角形拱顶钟鼓楼;三宝殿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上饰覆盆式藻井;观音殿面阔三间,悬山顶。保护范围:寺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定风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峰古建筑群
  文峰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文峰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陈惧斋祠、黄礼鉁故居、环水宫、闽东红军石堂集训指挥部旧址组成。陈惧斋祠于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清代建筑风格,祠主祀理学名家陈普,占地面积292.6平方米,单进合院式,门额书“陈惧斋先生祠”,厅堂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黄礼鉁故居建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为一代戍台名将黄礼鉁居住地,故居由门亭、天井、正座、前后廊庑及偏座组成,占地面积335.2平方米,正座面阔3间,前廊带卷栅轩顶,穿斗式木构架。环水宫为古石堂三十六村共同奉祀奶娘陈靖姑的场所,创自宋元,于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并起戏台,由门厅、戏台,大殿组成,占…[详细]
新圩渡建筑群
  新圩渡建筑群位于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重建。由渡口、旧船坞、港务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和妈祖宫旧址等组成。渡口利用天然泊岸加以石筑而成,从唐代开始即为闽西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民国时期,仍是九龙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货运输的起点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分别长约200米,两侧为砖木、土木结构的骑楼式建筑,俗称“竹竿厝”,历史上店铺林立,颇为繁盛。保护范围:以港务站为基点,向东延伸124米,向西延伸220米,向南延伸198米,向北延伸169米。2018年,新圩渡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福塘建筑群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旅泰华侨筹建。万顺大厝是1927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时,途径福塘的驻扎地。保护范围: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万顺大厝为成片保护,其四周保护范围为:东至德阳居东侧巷道,南至南阳楼、留秀楼前巷道,并从万顺大厝后墙向外延伸9米,西至攀桂楼西侧,北至南山旧街、万顺大厝前围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