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圆瑛法师故居
  圆瑛法师故居位于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的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办,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详细]
百崎郭氏家庙
  百崎郭氏家庙位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白奇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郭氏家庙,世称“宣慰府”,俗称“大宗”,是“百奇郭氏回族”阖族的大宗祠。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十七年(1928)建。平面呈长方形,五开间、木石砖混合结构,面阔17.6米,进深37.6米,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由顶落、下落、天井、厢房、厝埕等组成。正厅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2018年,百崎郭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鼓浪屿基督教徒墓地
  鼓浪屿基督教徒墓地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位于安献堂围墙外南、北两侧小山坡,主要分成南、北二块墓地。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大门外与鸡山路5号北侧之间朝南的缓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北侧墓地在安献堂东侧围墙外朝北的小山坡上,分布约200多座墓葬。另有周边零散分布的数十座墓葬。墓地埋葬的基本上均为基督教徒,包括华人牧师和外国传教士,墓葬年代从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保护范围:东、南、北均至周边建筑边界,西至安献堂围墙及鸡山路。2018年,鼓浪屿基督教徒墓地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位于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为68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由北至南依次为门庭、内雨坪、下堂、天井、正堂及两侧护厝。叶炎煌1909年11月,出生于联芳堂,1919年,举家迁到厦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是厦门市区委机关重要工作人员。1929年初,受中共厦门区委委派,叶炎煌返回家乡开展建党工作,并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大田特支。1934年8月,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叶炎煌因身份暴露被捕,同年十月在福州保安处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6…[详细]
观山李氏民居
  观山李氏民居位于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有石碣大厝、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西金厝、西庚厝、丰乾厝、建南居等10座。建筑多为单进二落带双边护厝或两进三落带双边护厝,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其中最具特色为番仔楼,又称“池塘湖番仔楼”,由李功藏于清光绪己亥年(1899)建造,建筑面积528平方米,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上、下二层,整体建筑外墙线条硬朗、南洋风格浓厚,内部装饰为闽南风格,是中西结合的典范。观山李氏民居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红砖民居成熟的建筑、雕刻、文化艺术,而且反映了南洋文化、西…[详细]
刘亚楼故居
  刘亚楼故居位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上月形厝和下月形厝组成。上月形厝是刘亚楼将军的出生地,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悬山顶,二进三开间,双边带双护厝,前做围墙院门,门前有半月池。下月形厝是刘亚楼将军的成长地,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悬山顶,二进三开间,北侧带双护厝,南侧带三护厝,门前有半月池。刘亚楼(1910-1965),原名刘振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民空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保护范围:上月形厝:东至东重护厝后檐墙外20米,南至半月池南岸,西至西重护厝后檐墙外2…[详细]
奎霞建筑群
  奎霞建筑群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年代为清至现代。简介:由奎霞林氏族人于清末、民国、建国初期先后在家乡建造上百座的闽南传统建筑和南洋风格建筑。建筑大多沿东西走向的奎霞古街两侧错落排列,形成了古村落的街巷交通体系。现保存较好的清末建筑有林氏宗祠、林文质故居、代庵大厝、四祧大厝、远胜大厝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木构筑,单进两落三开间或单进两落五开间,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现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有应源楼、绍东楼、泉胜楼、蔚萱楼、春晖楼等5座建筑,均为砖石构筑,大多为二层或三层楼房,红砖或水泥或者砖混结合外立面,水泥廊柱,三角形山尖,平顶。建国初期建造较为典型建筑有江星楼、怡安居、柳姑楼等3…[详细]
夹漈草堂
  夹漈草堂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夹漈山麓,年代为民国。简介:始建于南宋,民国十五年(1926)重建,现为郑樵纪念馆。坐北朝南,二进廊院式建筑,通面阔18.9米,通面深21.5米,占地面积40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主殿。前殿歇山顶,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硬山顶,木石结构。天井两侧为侧室,面阔三间,二层,主殿左侧为“紫竹亭”,纪念馆东侧存有洗砚池。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夹漈草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绍宽故居
  陈绍宽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年代为民国。简介:民国十年(1921)陈父伊犁主持兴建,1960年重修。陈绍宽退出国民党海军后,一直居于此。故居为三进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4平方米。一进为门房立面做拱券门窗,女墙,立面墙体刷海军蓝。二进设前天井、披榭、主厅。三进设天井、披榭、后罩房。主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山墙。明间厅堂内条石铺地。花格门窗上雕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世守共和、家传孝友”等字。西侧有花园,园中设凉亭、假山、鱼池等。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闽县(今福州)人,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被选送英国留学,历任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国…[详细]
林耀华故居
  林耀华故居位于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年代为民国。简介:建于民国四年(191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3平方米,由前院门墙、前院埕、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组成。主厝面阔五间,两侧设墙弄,墙弄外山墙为跌落式夯土墙。林耀华(1910-2000)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他于1944年写成的社会学名著《金翼》一书,即是对其故居及故居所在黄村社会历史的生动记述。2018年,林耀华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