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文化厅提出的172处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现予公布。
徐源泉旧居
  徐源泉旧居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新洲二中内,建于1931年。徐源泉(1886~1960),武汉市新洲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旧居由门厅、警卫室、配房、花园、凉亭、退园、主楼等组成,总占地面积4230平方米。主楼坐东向西,为两进一底一层连四间带天井串楼的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60平方米。门楼、公园、凉亭、退园等建筑为砖混结构。旧居在布局上因地制宜,颇有特点;在建筑风格上,中西结合、精巧别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详细]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姚家山村。由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旧址、参谋部旧址、印刷厂旧址、修械所旧址、医院旧址、造弹厂旧址组成,保存较完好。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是武汉市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大冶钢厂职工俱乐部旧址
  大冶钢厂职工俱乐部旧址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湖北新冶钢股份公司厂区东北隅,1964年建成。东西长56.8米,南北宽29.5米,占地面积1675.6平方米,建筑面积1549平方米。,旧址共两层,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整体呈“三段式”结构,即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是典型的“仿苏式建筑”,它体现了中国对苏联建筑原则“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特色结合”的认同与实践,是研究“仿苏式建筑”的重要实物。…[详细]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位于黄石市铁山区。整个采场东西长2400米,南北宽900米,上下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最早开采于三国时期。1893年,大冶铁矿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一直持续到2003年露天开采才告结束。大冶铁矿露天采场是中国第一座采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代表着当时生产力的先进水平,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杰作,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和亚洲最大的人工露天采坑。2006年,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201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民医院旧址
  福民医院旧址位于老河口市光化街胜利路市委大院内。原为福音堂,由挪威人建于1917年。坐东朝西,通面阔28.6米、通进深16.5米,占地面积471.9米。单体两层,硬山式砖木结构,北欧风格。共有房屋17间。木地板、青砖清水墙、红瓦屋顶。东西两面上下为檐廊,檐廊外各设17个拱形门。抗日战争时期由福音堂改为“福民医院”,中美联合空军第三大队(飞虎队)、朝鲜义勇队第三分队等先后驻扎于此。该旧址是老河口市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挪威人主持兴建的北欧式风格建筑,对研究近现代建筑具有较大意义;同时,它也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详细]
红四军军部与红二团总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与红二团总部旧址位于松滋市刘家场镇柳林河社区。占地面积206.7平方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1928年~1930年,贺龙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多次驻扎于该处。旧址为带0前店后宅四合院土木结构建筑,墙体为土砖砌成,配有低矮木楼,屋顶覆盖青灰布瓦。该旧址是研究贺龙在松滋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换甲山学堂旧址
  换甲山学堂旧址位于松滋市沙道观镇和平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换甲山学堂始建于1922年,时为三栋中式平房,由比利时教会与地方士绅兴建,用于传教及开设蒙童学堂。1933年,学堂转归美国教会后,美国传教士狄隆拆除平房,修建钟鼓亭、教堂、办公住宿综合楼各一栋,仍继续办学。现存教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10米,进深14米,前部硬山顶,大门圆拱形,高3.27米,宽1.85米;屋顶卷棚,对称立柱共8根。该学堂为地方培养人才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对于研究近现代建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
英驻宜领事馆旧址
  英驻宜领事馆旧址位于宜昌市西陵区红星路42号,建于1892年,欧式风格建筑。坐北朝南,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整体平面近正方形,面阔19米,进深18米。前廊宽2米,用六根方柱支撑至二楼楼顶;所有外墙墙体及立柱都是青砖拌水泥石灰砌成,外涂桔红色墙面,墙上窗为圆弧顶方形窗框;楼顶正面为三角形墙体,中间有一圆形通风口,上镶1892金色阿拉伯数字;顶错落铺盖红色大缸瓦,顶中有一砖砌的方形天窗,为室内壁炉的出烟处。该旧址是宜昌被外国列强侵略的见证,也是宜昌对外开放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建筑风格独特,也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详细]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村。1931年2月末,红二军团决定集二、六两军共万余人于枝柘坪地区整训。3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整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仲夏任政委。旧址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24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为门厅,后为堂屋,中间夹一天井,两边辅以厢房,硬山布瓦顶,布局对称。枝柘坪整编诞生的红三军,不仅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红二方面军的基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旧址是研究红三军孕育过程的重要实物。…[详细]
麻池革命旧址群
  麻池革命旧址群(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1组)1931年2月24日,于麻池召开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长阳县苏维埃政府。1931年2月,红2军团第2军与红50师攻克县城龙舟坪后,根据贺龙指示,中共长阳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迁设麻池,以指导全县加速政权建设,开展土地革命。此时,出现了长阳苏区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中共长阳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迁至麻池后,建立了军事、财政、经济、审判、肃反5个委员会和宣传、警卫2个大队,共青团县委和妇女协会也相继在此建立。原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县军事委员会、县妇女防会等单位的旧址仍保存完好。近年来,都镇湾镇人民政府筹资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