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塘修齐堂
  陈塘修齐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简介:又名“上新屋”,清咸丰五年(1855)建。坐东北朝西南,由泮月池、前大埕、门楼、门厅、正厅、后花台及左右各双排横屋组成。门楼重檐硬山顶,石质门额上刻“爽挹西门”;大门正中立圆形透雕脊兽造型,门口设抱厦;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柱。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陈塘修齐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壁张氏家庙
  石壁张氏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简介:又称上祠,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由前大埕、池塘、石旗杆、门楼、门厅、正堂等组成。大门八字开,重檐歇山顶;正堂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石壁张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里田罗氏家庙
  里田罗氏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简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坐西北朝东南。前坪广,门楼高大,由上、下二厅组成,占地面积399.64平方米。家庙内贴有历代家族子弟捷报。1929年11月,红军第四军军长罗炳辉曾率部进驻罗氏家庙。保护范围:围墙滴水线及前池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里田罗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瑀公庙
  瑀公庙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长校镇东山村简介:唐末始建,是东山萧氏为祭奠先祖初唐名臣萧瑀所建;历代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由庙前大坪、门楼、正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饰有细木花式如意斗拱、风头假昂及螺旋藻井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瑀公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州巫公庄屋
  青州巫公庄屋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嵩溪镇农科村简介:为祭奠巫氏先祖巫罗俊所建,原在宁化县,后随巫罗俊墓迁到嵩溪,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之后从未修缮。由围墙、大门、门厅、天井、正堂及护厝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青州巫公庄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深原堂
  深原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大田县广平镇广平村简介:清咸丰元年(1851)始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建筑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由前后二堂、两侧各二直横屋及前部池塘、后部围垅等组成,总占地面积达3582平方米。建筑内外装饰类型丰富,木雕、石雕、灰塑、彩画技艺高超。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深原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平文昌阁
  广平文昌阁,位于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广平中学内,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1。广平文昌阁的历史年代为清。…[详细]
大田镇东桥
  位于城区的均溪河上,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是一座多孔石拱廊桥,桥长30米,宽8米,拱高26米,时称东溪虹影。1985年,县人民政府重修镇东桥,在桥头留有碑文。修葺后,桥的造型更加雄伟壮观。有诗句“大桥飞南北,景象胜天虹,亘古岿然立,智慧建奇功。”…[详细]
大田土堡群
  大田县地处八闽中心,东与德化毗邻,南与永春、漳平接壤,西同永安、三元衔接,北靠三明、沙县,东北与尤溪交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文化交流、碰撞、衍生、传播,成为历史文化交汇中心和中转站。由于大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促使元、明时期的先民们夯筑具特色土堡,以抗击匪寇,此类建筑受到了海内外的密切关注。大田土堡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其建筑风格的唯一性、构筑体系的独特性、整体保存的完整性、环境风貌的原真性、成组聚集的区域性、建筑艺术的合理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独具闽中特色,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田土堡区别于闽西、闽南的土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的围拢屋和碉楼,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种土生…[详细]
林埔祠
  福建萧氏大宗祠——林埔祠位于上京镇桂坑村,正堂面阔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始建,已有1000多年历史。萧氏先祖迁徙漳州南靖后迁播台湾。2009年3月,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先生为林埔祠题词:“萧氏林埔大宗祠”。为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