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龙岗遗址群
  龙岗遗址群位于通化县快大茂镇下龙头村、龙泉村、江沿村,地处浑江右岸的江川地带。遗址群由下龙头龙岗遗址、龙泉村龙岗遗址、土珠子祭祀遗址、江沿村长岗(渔营屯)遗址构成。除土珠子祭祀遗址外,其余均为大型聚落遗址。…[详细]
赤柏松古城址
  赤柏松古城位于通化县快大茂镇西南3.5公里一个低矮的阶地上,城内有建筑遗迹。根据发掘的文物考证,赤柏松古城是一座汉代城址,为研究汉代中央政权巩固边疆统治、经略东北提供了重证实据。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四批1987.10.20地址:通化县快大茂镇向前村年代:汉代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通化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赤柏松古城是一座年代:汉代古城址,它座落在高9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的河谷二级阶地上,阶地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城墙是沿着阶地的周缘走向夯土筑成,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四道墙,北墙西段地势很高,城墙因势而就,不见城垣;有四个城门;城内还有三处角楼址.…[详细]
萨其城址
  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杨泡满族乡杨木林子村南约1.5公里,珲春河下游三角形冲积平原东北边缘的南山上。城南约1公里有珲春河支流无名川自东向西流过,西北约3公里为珲春河。地理坐标:北纬42°53′50,东经130°31′45,高程约387米。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20年代,魏声和即对城址进行了调查。197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健才先生对城址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成果发表了《珲春渤海古城考》,提出萨其城为渤海时期城址。1983、2008年,配合吉林省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萨其城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著录。城址依起伏的山脊构筑城垣,平面呈不规则形,周长…[详细]
温特赫部城址与裴优城址
  裴优城内已辟为耕地和村落,裴优城也被废弃。1981年,瓦尔喀部随之西迁,收服了城内及环城四周的居民,在图们江边与乌拉部发生激战并获得大胜。建州部进至裴优城,。请求归附于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建州部女真。努尔哈赤派其弟弟舒尔哈齐等率军前往迎接归附的瓦尔喀部,城内及附近的瓦尔喀部人因不堪忍受乌拉部女真贝勒布占泰的压迫,裴优城内居住着野人女真东海三部中的瓦尔喀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裴优城在东夏国时期应为州一级的治所。在明代,裴优城最晚应始建于金代。根据城址的规模和出土的大量东夏国官印来看,因此可以断定,温州皮鞋品牌。与乌古论部有密切的关系,与乌古论部位置完全相符。城0土的崇庆二年款的“勾当公…[详细]
春捺钵遗址群
  春捺钵遗址群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赞字乡。发现于2009年11月,包括四处大型辽代遗址群。在遗址群中发现了上千个“土台”,发现了大量的古钱币和陶、瓷片等物品,均为辽代、北宋年间制造,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经考古专家调查初步认定是辽代皇帝四季捺钵(皇帝行宫)即春水夏凉秋山坐冬中的春捺钵遗址群。同时证明了封建社会时期到吉林省来的第一个皇帝是辽代的皇帝,而不是此前考古界公认的清朝皇帝康熙,在时间上提前了700年左右。该遗址群的发现填补了国家和省文物部门多年未寻找到春捺钵详细地址的空白,将为乾安县乃至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源。 2009年11月初,乾安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听…[详细]
石头城子古城址
  石头城子古城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三岔河镇境内。距松原市区100公里,距扶余县城1公里。是辽代至金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城墙高5至6米,四周有护城河。古城城墙依稀可见,残垣保存完好。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座落在一块略高于四周的台地上,平面呈矩形,东西宽,南北窄,方向350°,城墙周长1922米。古城破坏严重,东墙已荡然无存,仅有隐隐可见的漫坡及墙基特有的土质土色,尚可显示原墙址的所在。西墙残缺不全,高低不平,可见人为破坏痕迹,残高最高处为1.5米。南墙也被平毁,在墙基上开有一条水渠。仅北墙保存较好,基…[详细]
嘎呀河城址
  嘎呀河城址位于吉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是辽代至金代的古城遗址。20世纪40年代发现,城墙为夯土构筑,夯层厚9至12厘米,东墙长412米,现高2.7米,南墙长358米,现高3米,西墙长约410米,现高4.3米,北墙长约360米,现高3.7米,出土铁剑、铁镞、陶片、瓷片、铁锅和铜钱等文物。城址自20世纪40年代发现以来,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吉林市普查队对城址进行了数次调查和著录,大致确认城址的时代为辽、金时期。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对城址进行了复查。城址平面近方形,方向北偏西30度。城墙大部保存尚好,局部受损残缺。城墙为夯土构筑,夯层厚9—12厘米,四面城墙皆有马面…[详细]
揽头窝堡遗址
  揽头窝堡遗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丹城子村揽头窝堡屯,是金代时期遗址,遗址地表散布着大量古代砖瓦、陶器、瓷器的残片和各种建筑构件。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面积约达344万平方米。1998~1999年,配合长余(长春至拉林河)高速公路施工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德惠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遗址开展了两个年度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揭露房址12座,出土陶、瓷、骨、铁、铜、石、琉璃器700余件。遗址规模大、文物堆积厚、遗存丰富,出土的大量文物遗迹,为甄别金代遗存树立了清晰的考古学标尺,对研究当时杜会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遗址集0土了一批翠蓝釉瓷器,对于金代瓷…[详细]
前进古城址
  前进古城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公元948至1031年修筑,是金代遗址,对研究辽金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和社会发展历史沿革具有重要价值。前进古城城周长600米,墙基残宽10至12米,墙残高2至3米,沿墙设有瓮门1个,旁门2个,马面10个,角楼3个,出土军用铁甲片、铁镞等文物。前进古城址位于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辖区174、175林班之间,该城是辽圣宗时期(公元948-1031年)修筑的军事城堡,是契丹统治者为加强防御生女真人侵略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城、守备城。文物遗存城周长600米,高8米,基高1.5米。从城墙的断石看底层有0.4米花岗块石垒筑,上层为山皮土迭筑,防御城呈南北向,长118…[详细]
五家子城址
  五家子城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公主岭市八屋镇五家子村年代:辽、金类别:古城址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是否开放:否五家子城址为辽、金时代古城址,分内、外二城,内城居于外城的东北角。外城近长方形,残损严重。内城近正方形,有角楼,未见门址与瓮城。外城内地表器物较丰富,主要是细泥灰陶片和白中泛黄色釉的瓷片。内城的器物零星分布,仅见少量的细泥灰陶片和白釉泛黄瓷片,稍多一些的是青砖、布纹瓦残片。两城的遗物有着明显差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