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景点介绍

  火焰山塔基位于三营镇火焰山山顶,距县城十七公里。根据塔砖双塔模来看:原塔有三级塔基,塔为七级文笔头密檐式砖塔,因建造在火焰山山顶,故名火焰塔。塔于文革期间被炸毁,现仅存塔基遗址。一九七四年,由省博物馆和大理州文化馆组成的文物工作队曾调查过此塔。调查结果:砖塔夹墙0-过一藤编背箩,里面装有手写本经卷和中草药物,还有包扎药物用的棉纸、丝绸品等,经卷及各色纸张已遗失,藤箩药物已收集到省博物馆保存。其中收集到的塔砖上印有梵汉两种文字,梵文无识,……[详细]
  象鼻塔,位于旧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R7年),为八级方形实心砖塔,塔基部长宽各4.2米,高约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长0.7米,宽O.3米)。……[详细]
  制风塔,位于右所乡元井村西山麓,塔为十二级空心方形砖塔,每级四面皆有方孔,从塔顶倒数第三层挂有风铃四个(这也是制风塔建筑上的一大特点)。塔身最下层南面开有一门,第二层南面镶有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风塔碑》。塔身长宽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镶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有“进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样。东面镶有一石碑,上刻“翰林及第”字样。西面有一龛洞,内存放独角石狮一尊,此塔保存完好、据《重修制风塔碑》载:“邓邑形胜……[详细]
  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北一公里处。塔为密檐式十一级方形砖塔,铜质宝顶,石质基座(边长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层长宽各2.5米,全塔约高15.4米,每层出檐,结构以及窗洞、龛塔与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据塔的建筑结构、塔砖大小、砖上的纹饰铭文:又根据古晟撰写的《一塔寺募捐启》记载:“云南大理古称佛国,境内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号,当时合今大理,邓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兴隆、即邓川佛教之兴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时……[详细]
  旧州三塔旧州一塔、制风塔、象鼻塔通称为旧州三塔。尽管它们建造年代和建造风格不同,但三座塔于1988年同时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北一公里处。塔为密檐式十一级方形砖塔,铜质宝顶,石质基座(边长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层长宽各2.5米,全塔约高15.4米,每层出檐,结构以及窗洞、龛塔与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据塔的建筑结构、塔砖大小、砖上的纹饰铭文:又根据古晟撰写的《一塔寺募捐启》记载:“云南大理古称佛……[详细]
  潜龙庵遗址位于洱源县水泥厂内。据《浪穹县志略》载:“漕龙庵在石龙寺左,明建文帝结庵居此。后焚之而去。邑人何星文,姚安高土官重建,取石窦内所藏遗像奉之。咸丰中,兵燹毁,僧本敬重建”。又据《初建潜龙庵记》载:“师入滇,或为缁流,或为黄冠。虽面楚北粤,迁处无恒,西蜀东黔,暂亦止息,独往来滇中居浪穹者九年,先是杨应能、叶希贤募建一庵。”现潜龙庵因各种原因已不存。只留有遗址及杨、叶二忠墓,、但潜龙庵遗址充分证明了建文帝曾到洱源县逃生居住过的那段历……[详细]
  钟灵遗址位于右所大楼桥覆钟山腰,寺始建于明朝,由赵际泰、李肇芳同建,寺内为文馆,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并增葺大悲庄、文昌宫、觉华殿。覆钟山林深壑静,一条条山泉随山势流淌,泉水流到那里,那里的树木茂盛。钟灵寺就建于茂林丛中,推其名意:则是地灵将钟其秀者,人必杰。过去,此寺殿宇轩昂,古木参天,与绿玉池相映,景色十分优美。唐时曾是邓赕、浪穹屯兵之所。钟灵寺,因各种原因,古时的寺殿已毁,现仅存各寺殿建筑的石脚。近年来,由当地群众集资……[详细]
  石窦香泉位于邓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窦香泉以石窦流出的水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极负盛名,更以洞内的《段信苴宝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诗曰:“石岭嵯峨一窦穿,窦间自昔泻灵泉,鸣琴漱玉涓涓响,溅石跳珠颗颗圆,味胜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来何处,浸说西天法雨传”。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较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一景;石状如一群猪……[详细]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详细]
  邓赕诏遗址为邓赕诏所在地。该城由邓赕诏主皮逻邓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蛮书》卷五载:“邓川城,旧邓川也,南去龙口城(今上关)十五里,……城依山建、东距泸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诏战败后,阁罗凤及异牟寻皆填固增修,作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邓川州志》又载:“德源城,唐邓赕诏之城。开元间南诏欲吞五诏为一、因星回节莛五诏火之,令各妻寻夫骸以归、初,邓赕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铁钏绔其臂。至是寻钏获夫之骸,南诏嘉其有慧,欲强娶……[详细]
  风鸣桥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桥梁,横跨于杉阳镇马沙坝东的倒流河上。凤鸣桥始建于秦昭王五十年,是博南古道上历史最为古老的桥梁之一。据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载:“北下及溪,有桥跨溪,东来者,是为杉木河驿大道。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是为此桥最早的确切记载。凤鸣桥在明代为风雨桥,上面建盖有躲避风雨的桥亭。光绪十五年,此桥重修。桥凡三孔,石拱,不等跨。桥长二十米,宽四米,高三米,在建筑上与水流面相对就,美观大方,坚实牢固。随……[详细]
  勐邦水库,又称“天鹅湖”,坐落于勐遮镇的南部海拔1250米的丘陵盆地。1958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1960年4月建成蓄水,总库容2493.83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水库库区上游有一个傣族村寨—勐邦寨,著名作家冯牧的散文《湖光山-间》描绘了天鹅湖景色。……[详细]
  曼宰竜佛寺位于勐遮镇勐遮村委会曼宰竜村,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竜佛寺壁画始绘于傣历1230年(1868年),由7幅主题鲜明反映佛经故事的壁画组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傣族民间艺术风格,把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中在一幅画中表现出来,人物造型突出正面人物的心灵俊美,用丑陋的人物形象表现反面人物心灵的丑恶。……[详细]
  观音洞位于西洒镇东南1.5公里处观音崖山腰丛林中,为一天然石洞。清光绪六年在洞口建楼房3间,后居民屡次集资添建,有殿堂、亭阁。洞广约10余米,高约20余米,洞顶钟乳垂吊,洞壁按天然凹凸、高低、宽窄遍塑泥像,或仰或卧、或立或坐、或怒目园睁、或温文尔雅,各具神态,是游览地之一。……[详细]
  上班老水库景区上班老水库始建于1996年3月6日,1999年5月完工,是云南水利水电厅以云水农字(95)号文批准兴建的工程项目,坝高42.5米,总库容141万立方米,回填土石方16.2万立方米,受益面积2700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