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湾底谭氏民居为河嘴乡谭氏家族家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4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民居规模大,格局完整,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建筑工艺精湛,装修精美,是川渝地区少见的庄园建筑精品。湾底谭氏民居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了。湾底谭氏民居在《谭氏族谱》上有明确记载,家族发展沿革清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并具有突出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展现了川渝地区古代民间建筑的景观与空间营造技艺。该民居在营造技术方面具有地方传统技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特色,并反映出了民间建筑装饰艺术……[详细]
  在中华路174号有一座二楼一底的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它便是国民参政会旧址。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随后迁往重庆。1946年四届二次会议后,参政会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1948年3月宣告结束。前后历时十年,共召开四届13次大会,提出各种建议案多达2600余件,其中有11次会议都是在重庆举行。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详细]
  国民政府-、-及蒙藏委员会旧址这里是中山医院,曾经是1935年成立的民营义林医院。义林医院的创始人李义铭,华西大学医科部首届外科毕业生。义林医院大楼是李义铭仿造华西大学的一幢大楼而建,为当年重庆三幢最高建筑之一。中式的飞檐屋顶、西式的弧形门窗,中西合壁的风格成为那时重庆的标志性建筑。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便将这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征为-、-等办公之用。重庆大轰炸时,民国政府文职机关迁到乡下,卫戊司令部又进驻了义林医院大楼。抗战胜利后,该大楼退还给医院。解放后不久,该医院成为公立医院,……[详细]
  时代:旧石器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五批高家镇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桂花居委,地处长江右岸第三级阶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6′54″,北纬30°00′16″。文化遗物分布在海拔173---180米之间,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为旧石器中晚期遗址,文化层厚约5米。该遗址于1993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峡文物工作队在丰都库区调查时发现,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著名旧石器时-古学家张森水教授实地考察后加以确认。1995年10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详细]
  时代:1938-1946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区:重庆市沙坪坝区批次:第七批林园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山洞街道办事处解放军重庆通讯学院内,地处歌乐山南麓,为一处环境优美的山麓台地。1938年11月,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购得此地,为蒋介石营造官邸,至1939年夏,官邸主楼落成,其后逐渐修建一、二、三号楼,并建成一批配套设施,建成后的林园成为蒋介石、林森等国民党要员在重庆的主要居所。1940年,蒋介石将其官邸主楼(-楼)赠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1943年林森病逝后,便安葬于园内,官邸亦改名……[详细]
  时代:元类型:古建筑地区:重庆市潼南县批次:第七批 该建筑位于涪江河北岸一级台地上,前距涪江70米,今独柏寺仅存正殿及后殿。正殿修建于元未,为歇山建筑,通高6.7米,台明高0.7米,四角亮柱施斗拱,角柱升起.面阔三间通宽13.6米,进深9.8米。整个建筑占地30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梁架结构,用材较大,最大柱直径0.48米,柱子高5.5米,四周檐面铺二重椽,前檐下均施斗拱。现为独柏小学使用。据说此建筑是重庆地区现最早的木建筑,对研究当时的木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大宁盐场遗址地处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古镇后溪河狭长的南北两岸坡地上,是一处拥有两千多年制盐历史的工业遗址,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该遗址是我国开发较早的以自然盐泉为基础的盐业遗址,是川渝盐业开发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该遗址盐灶群规模大、数量多,盐泉、输卤管道、蓄卤池等遗存保存齐全,完整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制盐生产流程;该遗址规模宏大,功能分区清晰,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和,具有非常好的保护利用价值。2019年,大宁盐场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位于重庆大学A区。重庆大学于1933年,由菜园坝迁入现在的地址重庆沙坪坝,并建立了第一栋教学楼即理学院楼开始陆续修建。后因抗日战争爆--陷区大学陆续内迁,其中当时的中央大学借用校园和重庆大-合办学需要陆续修建一批建筑,因抗战时期临时匆忙修建和日军轰炸,部分建筑陆续损毁,但大部分优秀建筑得以保存。现存其主要包括寅初亭、重庆大学工学院楼、重庆大学第一教学楼、文字斋、松林坡礼堂,老图书馆楼,团结广场等。另外行字斋在大轰炸中被日军炸毁,中央大学临时校舍解放后因破败拆除,饶家园于本世纪初修……[详细]
  舒成岩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中敖镇大屋村,时代为宋。舒成岩摩崖造像,是大足地区珍存道教石刻。以第三号窟紫微大帝窟为例,凿造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有紫微大帝,面西端坐双头龙靠椅上,坐身高1.30米,肩宽0.40米。在主像的左右二侧,各立一-神将,身高1.45米,均头戴束发金冠,冠侧有绳系于颈,身着铠甲,横目怒目。2000年,舒成岩摩崖造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坐落在两路口长江一路11号的罗斯福图书馆(暨抗战时期的中央图书馆)与重庆市少儿图书馆紧邻,为一栋三层楼高的老建筑,共有房舍40间。整座建筑依山而建,灰砖黛瓦,古朴无华,周边绿树环抱,显得幽静、肃穆。罗斯福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是我国保存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图书馆。2019年10月7日,罗斯福图书馆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张自忠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自忠烈士陵园,座落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隅梅花山麓,北碚城区中心,为纪念张自忠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军于湖北宜城南瓜店壮烈殉国事迹,陵园占地25亩,由原只有墓茔区,扩建到绿化区、瞻仰区、纪念广场、张自忠铜像、抗战文化群雕组成。有将军纪念馆208平方米,烈士陵园接待厅153平方米。陵园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园内林木葱郁、景象庄严肃穆。2019年10月7日,张自忠烈士陵园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在重庆的一处办公地点,也是当时郭沫若的居所和工作场所。旧址在重庆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天官府旧址和沙坪坝区西永镇的香蕉园村日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主管抗战宣传,由郭沫若任厅长,下设办公室、第五处、第六处、第七处。2013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酉阳县南端的南腰界乡余家桶子,一九三四年,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曾在此建立了黔东特区,同年十月,萧克、王震、任弼时率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于此。南腰界曾是红军的军事指挥中心。红三军司令部所在的余家桶子,系清末秀才余兰城的住宅,有明五暗七共十二间房,为木石结构的吊脚楼建筑,占地450平方米。院内石板平整,厢房吊楼南北相对,两侧为青砖风火墙。红三军进驻余宅后,在房屋四周用条石、火砖砌成高2.8米、长278米的围墙,院坝中有两棵贺龙手栽的花红树。余家桶子正……[详细]
  时代:明至清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批次:第七批 丰都九道拐冶锌遗址、倒离子遗址、坝周冶锌遗址,石柱龙潭冶锌遗址群等……[详细]
  佑溪无铭阙位于忠县井镇佑溪村,时代为汉。无铭阙,俗称宝塔子,原是墓前阙,位于重庆市忠县城北8千米处的涂井乡佑溪村,2003年已搬迁到忠县白公祠内。无铭阙始建于东汉,已有1800余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仅存的重檐式仿木结构石阙。阙身高5.44米,共有九层,四方阔8米,是一座由九墩不同形状的石料相互攀附、叠砌而成的奇特建筑物。基础粗壮而稳重,正面雕一只似龙非龙,似虎非虎的怪兽,其上有挂、方、栏额、斗拱匹配成阙身、阙檐、阙盖。第三层和第六层角上分别镂刻着男女裸体力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