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杨家河兵寨群。(1)李家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四组)。保护范围:东至东寨门前20米,西至西寨门前50米,南至山寨悬崖边,北至寨子围墙边。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东寨门前山脚与马家寨交汇处,西向外100米,南、北至寨下山脚。(2)白马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白马寨中心为基点,南、北两面各向外延伸120米,东、西两面各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北起灰色塞山沟,东、西、南面以白马塞自然山沟为界。(3)大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详细]
  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在临近沿江大道的一侧,三段构图的手法将小楼内廊巧妙划分,借以回廊的雕花铁栏和铁制吊灯,让人浮想联翩。宋庆龄所居住的这座小楼,始建于1896年,最先是一家专门为俄茶商交易而开设的华俄道胜银行。大革命时期,这幢建筑被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相中,后又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宋庆龄当时住在二楼,这可能是她的弟弟、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安排。直至7月17日因时局-而-离开汉口。解放……[详细]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97号。美国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21年。其业务为存款、放款、储蓄、押汇、国际汇兑等,还在汉口发行纸币60万元。1950年停业。旧址为一栋五层花岗岩结构楼房。东北两面贯通立面并列巨柱形成柱廊,柱头采用爱奥尼涡卷纹雕饰,西南两面直接在墙上开窗,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二楼为汉口美孚洋行办公处。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这幢大楼地面有5层,29.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910平方米,建筑面积6153平方米。建筑风格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立面三段式构图,2~……[详细]
  吴氏祠堂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三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五年(1866)扩建。一进两重,四合院式布局,面阔14.8米,进深23.7米,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祠内存“三让遗馨”“至德流芳”横匾两块。该祠堂整体保持了鄂东南清代传统祠堂的结构和风格,是研究湖北乡土建筑的重要实物。重修后的吴氏祠保持了原来的风格,总体建筑为列架式砖木结构,硬山顶,猫拱式山墙,青砖碧瓦,门口有直径1米的石鼓列于两边。祠内有八角徊楼和戏台,均有八仙过海及花卉雕刻装饰,梁柱之类亦有龙、凤纹花雕。整个动、植物雕……[详细]
  文昌祠文昌祠位于恩施市旧城区鳌嵴山顶。又名文昌宫、文昌庙。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三年(1798)迁现址。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庙门、前楼、中殿、正殿和偏房。今前楼已毁。山门,四柱三间三楼式石柱砖墙门,面阔15.6米,高9米,除下层明间开门外,余砖墙封砌,门高2.4米,宽1.63米。门额嵌“文昌庙”石匾一方,周围雕刻龙云、花草、人物图案;中殿,俗称卷厅。建于咸丰十年(1860)。面阔三间15.5米,进深二间7.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后壁设……[详细]
  王仓屋窑址位于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中咀村,唐、五代窑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遗迹见有大量红烧土块,为窑炉痕迹,剖面呈“U”形,采集遗物主要为瓷器,亦有少量陶器。器形有带系罐、碗、壶、碟、钵、小狗模型等,陶器有罐,窑具有匣钵。瓷器胎壁较薄,器身施有浅绿、淡黄色釉,釉色光亮,纹饰仅见弦纹。该窑址为研究唐、五代陶瓷技术及工艺发展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东北面至北纬30°34′57.18″、东经114°47′29.98″;西北面至北纬30°34′57.19″、东经114°47……[详细]
  利川团堡石龙寺(拐拐咚地咚老家那个地方)利川团堡集镇之北,有小山,团而不圆,高约百米,曲径盘旋,古木参天,山上有一古寺,名曰“石龙寺”。石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砖木结构,计1050平方米。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是恩施州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寺庙建筑物,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外景点自然古朴,惟妙惟肖。龙宫池内,石龙盘旋,灵光溢彩;龟相府有龟相运筹帷幄,潇洒自若;蟹将馆有蟹将力鼎千钧,气盖云天;鱼妃院佩鲤脉脉含情,传诵着爱的佳话;鳖后宫冷遇鳖后而鳖后不冷,企盼……[详细]
  上庸古建筑位于竹山县上庸镇集镇西区。清代建筑,包括三盛院及黄州会馆。原位于竹山县田家镇两河村,2009年9月,为配合潘口电站建设,迁至现址。三盛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813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木结构,二进两天井,由前厅、中堂、后堂、厢房组成,硬山式,前后封檐墙,封檐板砖砌灰塑;墙体为青砖斗砌,清水墙;门窗上雕饰多种花纹。黄州会馆,又称黄州庙,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布局,面阔三间,通面阔15.4米,通进深32米,建筑面积492.8平方米,由前殿、天井厢房、后殿三部分组成;前厅、后殿明……[详细]
  洪湖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监利县桥市镇北吴村。属庭院式祠堂建筑,由吴氏家族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坐东北朝西南,正立面为牌楼式,面阔三间10.9米;共有两进一庭院,庭院深26.37米;硬山式两面坡屋顶,天井四水归堂,青砖黛瓦,镂空琉璃嵴;穿斗、抬梁混用式梁架结构。1930年3月,鄂西特委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及党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创办中国工农红军洪湖军事政治学校。4月,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该祠堂。10月初,该校迁往监利县城。洪湖军事政治学校的创办是鄂西地区革命斗争发展的产物,它后期发展……[详细]
  焦墩遗址位于黄梅县濯港镇张城村,新石器、商周时期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700米,面积5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8米。1993年考古发掘发现卵石摆塑的龙、鱼、龟、蛇等遗迹及大量灰坑。卵石摆塑龙全长4.46米,颈至头顶高2.26米,头朝正西,尾朝正东,头上一角,腹下两足,身呈波浪状,尾上卷,背上有一不规则状鳍。在龙背的上方,有三堆用卵石摆成的图案,与龙角形成一直线,东南向排列。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篮纹、附加堆纹、按窝纹,器形有罐、盘、杯、釜、鼎……[详细]
  樊口水利枢纽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樊口街大闸社区,包括民信闸、樊口大闸、樊口电排站等水利设施,始建于1924年。民信闸是1924年由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主持修建,1926年完工,三孔涵洞,排水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樊口大闸1971年7月动工,1972年10完工,包括排水闸、船闸、灌江闸和闸前公路桥等设施。樊口电排站介于民信闸和樊口大闸之间,1977年7月动工,1980年6月完工,由内外引排渠道、主泵房、副厂房、安装间、公路桥、拦污栅、防洪大堤、薛家沟闸等组成,1984年荣获优质工程和国……[详细]
  明荆王墓位于蕲春县蕲州、横车、株林、刘河、官窑等镇。明代墓群。由荆宪王陵、荆靖王陵、三角山荆王陵、荆和王陵、荆恭王陵、荆敬王陵、荆康王陵、荆定王陵、樊山王朱翊金氐墓、永新王朱翊键墓、都梁王朱见溥墓、荆宪王妃桂氏墓、荆宪王妃周氏墓、荆康王妃冯氏墓、荆康王妃吴氏墓、德安王朱翊鐯墓、都昌王朱见潭墓、都昌王朱祁鑑墓、樊山王朱祐构墓、荆靖王妃王氏墓、荆靖王妃魏氏墓、东都昌王朱东轩墓、桐城王朱祐椫墓、荆端王妃刘氏墓、富顺王朱常湢墓、荆和王妃何氏墓、富顺王朱厚焜妃王氏墓、永新王朱厚熿墓、都昌王朱载塎墓、樊山王……[详细]
  吕王城遗址位于大悟县吕王镇,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战国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4·5米。采集有石斧、锛、镞,铜镞、带钩、蚁鼻钱,铁及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弦纹、篮纹、方格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杯、豆、盘、器盖、缸及纺轮等;属屈家岭文化。西周陶片以夹砂褐红陶为主,有少量夹砂和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钵、罐、瓮、豆、盂等。春秋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褐红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器形……[详细]
  黄龙古建筑群位于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清代建筑。由山陕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武昌会馆、64号传统民居、64号附2号传统民居、理发店民居、王启华民居等组成。占地面积27640平方米,大部分建筑坐北朝南,少部分建筑为东西向布局。多为硬山形式,梁架结构有抬梁和穿斗及混合式,建筑材料砖、木、石并用,皆为小青瓦屋面。石门、石窗形式多样。墀头形式与檐线装饰丰富。山墙有五花山墙及猫拱背式或如意式等式样。墙体做法有斗砌、青砖错逢顺砌、纵砌等多种做法。厢房、楼阁装修形式多样,各不相同。黄龙镇古建筑群是鄂西北区域……[详细]
  宛希俨、宛希先故居位于黄梅县下新镇宛大村。宛希俨(1903-1928),湖北黄梅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时为南京-和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湖北地委委员,《楚光日报》主编、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执委兼宣传部长、《民国日报》总编、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故居建于清末,面阔2间,进深一间,面积74平方米,砖木结构。宛希先(1906~1930),湖北黄梅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任红四军十师-表、中共茶陵县委书记、湘赣边特委常委等职。故居建于清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