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旅游

衡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712矿旧址群中国第一颗-铀矿原料来原地七一二矿旧址群,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大明村。1955年8月,中南309队第四航测队发现大浦铀矿床。195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批准创建大浦铀矿山,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苏联援建156个工业建设项目之一。矿山对外曾称湖南五矿,1964年改称712矿,同年为我国“五九六”第一颗-的成功0-提供了优质核原料。1985年国家为了保存有限的核能资源,决定终止铀矿开采。至此,矿山共生产出金属铀1759吨,为我国核工业奠定……[详细]
  衡州窑址散布于东阳渡和金甲岭一带。是唐朝遗留的古窑,现已发掘30多处,出土文物有双嘴壶、盘口壶、喇叭壶、扁壶、莲花纹碗、菊花印纹碗、双系缸、四系缸、碟、碾槽、网坠等。多呈米黄、豆青、胎壁偏重紫灰、铁灰色。出土器物品种繁多,造型优美。1974年衡州窑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山庙位于吴集老街。传说上古时期,炎帝带领杨山侯、灵山侯、洪山侯治理洣水,因操劳过度,四人先后病逝,葬于风光秀丽的洣水河畔,洣水也因此被称为“圣水河”。杨山侯葬在今天的衡东县吴集镇,后人感念他的恩德建杨山庙来祭祀他,尊为太古灵侯,香火旺盛,现在的庙堂修复于清道光年间.……[详细]
  仁瑞寺是湖南名刹之一。顺治年间,有僧释智,为避兵乱,与母亲同逃至岐山,兴建寺院。释智为仁瑞寺的开山祖师。清同治五年重修,后又建成三正、两横大殿,规模宏大。现寺院尚存,寺院旁参天古树仍在,建寺石碑还记述了高僧释智的事迹。仁瑞寺座落在岐山之腰,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9年)。该寺因受清代皇封“万寿仁瑞寺”而闻名暇尔,是湘南著名的佛教圣地。寺内至今还保存着光绪皇帝御赐的牌匾及佛经、千人锅等文物,同时寺内还有普同塔、汉白玉塔林等古迹。仁瑞寺地处明山秀水之间,得天独厚,再加上浓厚的佛教氛围,已经成为游览朝……[详细]
  袁氏一族在今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兴建新屋袁家,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民居发展最兴旺的时候有300多户,形成极具袁氏特色的完整古村落体系。2019年,新屋袁家古建筑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李祠仙根书院位于衡南县车江镇原樟树村,其现在的名字实为李氏宗祠。它是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曾经也取名仙根书院。2019年,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政治处旧址——梁氏祠堂位于衡阳市耒阳市水东江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28年。2019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政治处旧址(梁氏祠堂)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师古桥小学——叶剑英、田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位于衡山县开云镇农科村师古桥旁边,距衡山县城和南岳古镇均为15华里。当年的师古桥小学办在位于长衡公路南侧小溪边的一座古寺庵里,庵内有一处能容纳二三百人的操坪,另有众多的厢房,其中有三间被作为教室使用,其他房屋为僧尼的活动场所。寺庵靠北的尽头巍然耸立着一座建于清代的观音庙,庙有三层,第一层为牛栏、马厩和杂屋,第二层为戏台,第三层为观音菩萨的供奉享堂。庙的前面是一块大坪,容纳的人数在千人以上。两座建筑均是飞檐翘角,古色古香。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详细]
  双忠亭是抗日名将宋哲元1938年来南岳休养时为纪念部属佟麟阁、赵登禹两位抗战烈士而建。亭正面额“双忠亭”是冯玉祥所书,亭内石碑上镌有国民政府对佟、赵两将军的褒扬及宋哲元将军撰写的碑方。……[详细]
  朱少连故居座落于曲兰镇湘西村,始建于清朝,保护范围为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衡阳建湘柴油机厂早期建筑群位于衡阳市珠晖区苗圃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58年。2019年,衡阳建湘柴油机厂早期建筑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祁东县状元桥在祁东县归阳镇,有一座五孔石拱桥,全长80米,宽8米,高9米,横跨白河入湘江之汇合口。桥面上有石栏、桥亭。相传,石桥建成时刚好有一位新科状元从这里路过,当时,桥两端人山人海,建桥工程师有意考考这个状元公,要他对上了对子才能通行,石匠道:“大桥刚合,从此通行,必吟诗作对,有所感,有所为。状元公有何想法?”状元公沉吟了一会,欣然对曰:“小生新中,尔后为官,当效国惠民,不图名,不图利。众父老不必担心。”在场人听后,一致称妙,于是,当即将这座桥命名为“状元桥”。……[详细]
  李氏宗祠地址:常宁市松柏镇时代:清……[详细]
  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简称三女师。创建地1912年秋,始借江东岸几所公馆作临时校舍,康和声为第一任校长。1914年在邹家码头荷花坪建成砖木结构的新校舍,有一座礼堂,四进二层教室和其他生活设施。西北角设有附小,校园面积80亩。1926年9年,改为“省立第三初级中学”。1928年又称“省立第六中学”。1934年改为“省立衡阳女子中学”。1938年以后,先后迁往衡阳县渣江、资兴县廖江、永兴县城等地。三女师在荷花坪地旧址仅有遗迹可考,现是“衡阳工程机械厂”厂址。原校内古樟树尚在,依然挺拔苍劲。三女……[详细]
  在东阳渡乡坪田村境内。据《清泉县志》载:“云起,绕山盘旋如鹫”,故名云鹫峰。峰下有云鹫潭,水极深。潭边有石拱洞,洞内怪石嶙峋,作各种形状,大旱枯水时,人可人内。峰顶有泉井一眼,水质清洌,常年不竭。原有云鹫寺,香火颇盛,今已不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