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21、余荫山房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南村。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清同治六年(1867年)起建,同治十年建成。坐北向南,占地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著称,为清代粤中四名园之一。进门过小院,便到余荫园门旁,悬挂点题的“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的木联。园门前右边植夹墙竹,颇有特色。园中建筑没有中轴线,自由散点布局,以石拱风雨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有玲珑水榭、卧匏庐、杨柳楼台、孔雀亭和来薰亭;西有深柳堂、临池别馆。园内遍植四季花木,具有玲珑典雅的岭南园林特色。深柳堂、玲珑水榭是园中的精华所在。深柳堂在园内临池北岸,歇山顶,面宽12.55米、进深9.55米,临池有抱厅廊,槛墙上套满洲窗,中设隔扇。堂内中央雕蟠龙、蝠鼠藻井。明间设“松鹤延年”落地罩,正中悬“深柳堂”木刻匾,西次间设“葡萄香狸”落地罩……[详细]
22、珠玑古巷 AAAA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玑古巷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有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四处流浪,在杭州被运粮到这里的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乃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众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迁;而胡妃自感连累大家,就投井自尽……[详细]
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围位于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西南3公里处,是客家围楼民居建筑,中国五大民间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满堂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为当地富豪乾荣所建,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一一抵御性营垒式围屋。围楼平面近似长方形,有十二院、九厅、六天井,建有平房、楼房、炮楼等居室数百间,包括大小祠堂、议事厅、民居、粮仓等。占地1.3万平方米,正面还有门坪长180米,宽7米,鼎盛时居民800多人,由“中心围”“上新圈”“下新围”三组相对独立的围楼组成,各组围楼均环以外廊。中心围平面呈“回”字形,四角楼最高四层,高17米,两翼卫城最高三层,高12米。四周墙厚近3米,外砌砖石。正中大理石条石券顶大门,高2.24米、宽1.27米,上砌一水池,水池下泻可制火攻。……[详细]
悦城龙母祖庙(龙母庙)
  悦城龙母祖庙座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后改为“龙母祖庙”。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历代有封赐修葺。现存的龙母祖庙重建于清光绪晚年,为砖、木、石结构,建有石级码头、石牌坊、山门、香亭、正殿、两厩、妆楼、行宫、龙母坟。龙母祖庙最为值得称赞乃其精湛的建筑艺术,雕樑画栋,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堪称一绝,被誉为“古坛仅存”。其建筑系按低水区特点设计,柱……[详细]
林寨古村落
  林寨古村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是陈姓聚居地;据史载,该村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时,南越王赵佗为防御来犯之敌,派属下一姓林将军到当地筑寨守关,官府后来便用其姓命名该寨。清代至民国期间,林寨村民兴建起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四角楼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楼,高达8至10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厅堂式布局,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为典型客家风格的方围屋,根据不同的历史渊源,每一座四角楼都被冠以儒雅的称谓。如新朝议第、永贞楼、福谦楼、谦光楼、宝三楼、九栋屋、世美楼、当铺、美尽东南等。村内有清代、民国古民居200多幢,是全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23届世客属恳亲大会观赏点,被评为省首批古村落之一、“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名村”。内中的古楼、古……[详细]
26、梅州灵光寺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雁洋镇境内的阴那山麓,离梅州城46公里。是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创始人为唐高僧潘了拳,他于咸通二年(861年)圆寂后,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圣寿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更名灵光寺,现正门石匾上所刻“灵光寺”三字,就是梅鼎写的。灵光寺依山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自古远近闻名,吸引大量游人参观,为什么呢?因为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此柏树是建“圣寿寺”之前潘了拳亲手种的,树龄达一千六百年以上,那株枯树也死了近四百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详细]
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梅岭古道从梅从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象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详细]
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尾不惜筑以高高的石坎。依古时建窑传统,窑面多以泥砖结拱,每年需更换一次;而且民国以前,石湾所有龙窑均无烟囱,而仅以皮面,在窑尾处作迁当之阻拦;此外,原来的窑面建……[详细]
南岗千年瑶寨
  南岗瑶寨位于连南县城20公里的南岗镇,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瑶寨。寨中街道横直有序,民居古朴整齐,整个寨子的格局十分完美,因而有“大哥排”、“首领排”之称。寨旁的千顷梯田由山脚向山脊层层延伸,景象很动人。这里一向是摄影爱好者和画家们采风的胜地。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首领排。此寨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保存最为完好的瑶族山寨,整个千年瑶寨占地面积129亩,景区占地面积250亩。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现古寨只剩下几十户,百多人居住了和保留了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走进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详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岗公园)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黄花岗墓园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还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建国后政府在墓园外筑起围墙,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详细]
广州起义纪念馆
  广州起义纪念馆,即广州公社旧址,为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广东省立公安局,位于中国广州市起义路200号之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所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虽然广州公社仅存三天,却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1949年解放军攻占广州后,公安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所接管,并于此设立广州市公安局。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1987年,广州市公安局移交了旧址的南楼、中楼及门楼等建筑给文物部门,后对旧址进行维修复原,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曾为此题字“广州公社旧址”。因广州市公安局办公场所有限,直至2005年底,广州市公安局才向文物部门移交了余下的旧址北楼和拘留所。2006年……[详细]
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
  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大规模重修。现存建筑组群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采用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建筑布局,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1957年3月20日由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穿过热闹繁华的揭阳进贤步行街,猛然呈现眼前的是古色古香的揭阳孔庙,让人仿佛身处错乱的时空。位于揭阳榕城中心韩祠路口东侧的揭阳孔庙,庄严肃穆、飞桷凌空,被人称为“岭东……[详细]
33、德庆学宫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庆学宫
  学宫是用于供奉圣贤孔子和小孩读书的地方,大成殿是学官的主体建筑,面宽、进深各五开间,殿顶为重檐歇灰瓦顶,四柱不到殿顶,其建筑艺术国内首创。整座建筑融宋元时代风格与岭南地方特色于一体,为我国宋元木构建筑珍品,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木结构建筑。德庆学宫,座落在广东省西江之滨的德庆县城。始建于宋朝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由石栏、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杏坛、东西庑、大成殿、名宦乡贤祠、崇圣殿、尊经阁和尊圣义祠等组成,是一组庄严、雄伟的古代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是学宫的主要建筑,气势雄伟。为重檐灰瓦歇山顶,平面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各五间。殿内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殿高十九点四米。它在建筑上别具一格,与“八柱撑空”的一般古代厅堂不同,明间四根金柱不……[详细]
34、陈家祠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建筑风格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详细]
35、顺德清晖园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顺德“清晖园”有详尽描述。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