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百兰山馆
  百兰山馆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窖东侧,是丁公馆的一部分,为清末藏书家丁日昌晚年藏书读书的地方。同治十年(1871年)丁日昌在榕城择地辟建府第,台榭花木,备极幽胜。府内有一凹字型二层木楼,走廊与楼房均施格扇玻璃花窗,花窗上下有活动木板可以调节大小,供采光、通风,利于读书和藏书。木楼择料讲究,结构坚固实用,工艺独特。楼东面是马山窖,水通榕江,主人可以乘小轮船驶到另一个住憩地方━━丁氏洁园。楼西面有大天井,中间建构椭圆型莲池,池中堆砌英石假山,四周培植数十样不同品种的兰花,故称百兰山馆。匾额为丁日昌好友书家何绍基所书。自光绪四年(1878年)丁日昌获准退休直到谢世,读书、待客大半在此。丁氏任政之暇,喜搜罗善本,藏书中宋堑元刊本甚多,如《禹贡图》、《毛诗要义》、《昌黎集》等宋刻本,均冠绝一时。百兰山馆……[详细]
夏江天后宫
  雷州天后宫位于雷州市雷城镇夏江韩公桥北。又名龙应宫。始建于南宋,明清两代各有重修。现为清道光年间重修后的建筑,院落式布局,有门楼、前堂、拜亭、后殿和配殿。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宫前有清代戏台1座。宫祀天后林默娘。雷州三面临海,且多莆田移民,对天后尤为崇拜,故该天后宫门联云:“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现宫内保存明清碑刻10余通,内容涉及明清时期雷州商埠贸易情况和乡规民约,较有价值。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雷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历代几经重修,1985年,当地群众又集资130多万元,再次修葺一新。其建筑宏伟,三进,按中轴线布局,基本保留明万历年间构筑规模。门前屹立着两尊大石狮和雕龙石柱,烘托着庙宇的雄伟壮观。环顾左右两祠,门官阁居左,土……[详细]
光明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翁源县周陂镇光明村雁鹰石,系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的故乡——周陂龙田城陈姓人氏为彰显其功绩和爵位而建造。此祠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后因年久失修于清代年间倒塌。民国21年(1932),本县县长陈定策和接任民选县长兼县联团团总陈步谦等人,为光宗耀祖,发动毗邻七县宗亲捐集资金,重建了这座面积约2000平方米,结构为三进五开间的中西合璧式宗祠。1938年10月,翁源县立中学从三华搬迁至此,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员受中共广东地下党组织派遣到此以教书作掩护,秘密领导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中共翁源县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中共翁源县委又在此成立。陈氏宗祠乃翁源县委旧址和当地抗日游击战争的总部,先后有31位在此入党的同志解放后成为省(部)厅、处级干部。 朝鲜人民为纪念陈璘的伟大功绩,在罗南……[详细]
顺德真武庙
  外村真武庙位于顺德桂洲外村二街范围内,桂洲人又称之为“大神庙”。中国民间俗称的北帝,全衔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时将28宿分为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祷雨济旱是国之大事,故此颇为“鱼米之乡”的顺德民间重视和信仰,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大神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究,但据现存重修碑记所载,大神庙在明朝正德年间圮毁,神像被人闲置在狮山山麓,无人过问。在万历辛巳(1581年)春神诞日的那天,原来的庙址上空突现红云,祥光普照,恍现龟蛇,依稀是玄武神的身影,村民们纷纷称奇,围集议论。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第二天就有人说昨夜北帝报梦,告诫民众们要诚心向善,改过自身,多作好事,必有……[详细]
惠州泗洲塔
  又称玉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明代嘉靖42年(公元1584年)塔毁,明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为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据传唐代龙朔年间,西域名僧僧伽大师来中国,后在长安圆寂,唐中宗为他在泗洲建塔。于是,各地仿效泗洲建僧伽塔,故称为泗洲塔。宋代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诗句。明月东升,晚烟薄窄,微风舒波,塔影卧其间,曰“玉塔微澜”。每当夕阳西下,“倒影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不知自起浮……[详细]
唐家三庙
  唐家三庙(含圣堂庙、文武帝殿、金花庙)位于唐家湾镇唐家村大同路西北面,由圣堂庙、文武帝殿、金花庙并列组成,故称“唐家三庙”。它是珠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宇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珠海地方史和民俗史等方面的珍贵实体资料,也是承载唐家湾地区海内外乡亲乡情乡思的标志物,并在2010年5月入选了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名单。唐家三庙坐西北向东南,青砖瓦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总面阔32.72米,总进深29.6米,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门前有平台与三庙并长,高出地面约1米,设有矮墙,长13.5米。目前庙貌基本是按同治二年的情况进行恢复的。三庙内共有石碑9块,其中7块是清代古碑,记载了唐家人曾数度集资修三庙及围墙的事宜,根据古碑记载,该庙曾于清乾隆四十年(177……[详细]
佛山孔庙
  佛山孔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祖庙路21号祖庙公园内,是清宣统三年(1911)由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佛山孔庙和尊孔活动场所,原包括孔圣殿、会客厅、亭子和花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修复后的“孔圣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穿斗式结构,殿内置孔子石刻像,并于东西两壁增嵌《孔子庙堂碑》拓本刻石。佛山孔庙在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未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计置,占地红2000平方米。现仅孔圣殿一单体建筑保存尚好外,余均荡然无存。此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该殿室内神龛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东曲埠孔庙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两壁之上,嵌有《……[详细]
赤坎南楼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狙击日军,最后被捕遭日军残暴杀害。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南楼是开平赤坎一座极其普通的碉楼,它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成了历史的见证。在日寇肆虐,硝然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地址:广东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详细]
409、榴花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榴花塔
  榴花塔在附城铜岭,在主要的公路旁边,十分醒目。据说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人袁昌祚、袁应文所建,他们是当时的解元,也就是科举当地第一名,象唐伯虎那样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上京考中了进士。他们当时建塔是因为当地有两条流经这个地区的河总是泛滥,所以建塔以镇之。这铜岭离峡山七八里,受到东江潮汐的影响,为大水口,所以按古时风俗是必须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来镇压钱塘潮一样的道理。这个塔到1935年重建过一次,但登临时已见到墙皮剥落,砖石松动,很有些危险,所以到1999年全面维修,塔以红砂贮存岩为基础,青砖灰沙砌筑,为平面八角形,塔分七层,高39.75米,每层有凌角子叠涩出檐挑出平座,沿穿壁梯级绕平座分级可登。倡建人袁昌祚《募建榴花塔疏》道明建塔委由“温塘,增步,茶山三乡鼎立,皆以两溪为带而出峡,以通……[详细]
410、寸金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寸金桥
  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原广州湾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称文章河)上。河水连接寸金桥公园月影湖,桥之西为华界,桥之东为租界,是为纪念1898━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斗争的史志性建筑物。1925年遂溪县麻章区绅民建,原有的“寸金桥”隶书桥名刻石,现存湛江市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重修,1959年和1986年扩建,为石砌单拱式水泥桥面桥梁,全长19米、面宽11.6米,单拱园径6.5米,桥面南北两侧各置栏柱,人车分道。桥头东西有董必武、郭沫若题词桥匾,董必武题书“寸金桥”,郭沫若题“一寸河山一寸金”。接着,路改名寸金路,公园改名寸金桥公园,车站和酒家均以“寸金”命名。寸金桥两侧为寸金桥公园,公园建于1958年,原名“西山公园”“人民……[详细]
蒋光鼐故居
  荔荫园(蒋光鼐故居)位于虎门镇南行5公里的南栅管理区新基村,背靠三台山。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1887年,蒋光鼐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建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详细]
饶平金光寺
  饶平县高堂镇群星管区的大岭山金光寺,自1989年以来重建,由吴楚君女居士为首辛苦筹资,住持释弘广等海内外善信鼎力捐款,辟山修路,削坡筑宇,殿堂众多,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引鹤泉清,为粤东梵宇新秀。相传在唐朝时建有金光庵,后湮。仅残存墙壁。明初地理师“虱母仙”何野云来此相地,称赞是风水宝地,并留下在附近“鲤鱼上树时下葬必出贵人”之话。自1989年起,由邑人吴楚君女居士等发下宏愿,在此重建大规模寺院。逐年辟山而建,今已颇具规模,为饶邑添一较有气派的崭新寺院。寺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筑,总建筑面积已逾千平方米,总投资有超千万元之巨。今已建成右边准菩提殿(300余平方米)、左边玉佛殿(200平方米)、后面两侧观音殿(200平方米)、泰佛殿(150平方米)及办公室、僧舍、斋堂等。观音殿内奉泰式千手观音铜像……[详细]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1934年夏,罗响(方华)、张觉青在热水创办了东华小学,该校就设在罗氏祠堂内,罗响任校长,张觉青任教导主任,聘请罗镜清、王守中等先进青年为教员。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麦任(麦文,东莞人)到东江上游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同年5月,麦任在老隆经黄用舒(建党对象)介绍认识了罗响,并与罗响同赴和平热水,对罗响、张觉青进行深入考察。麦任深感罗、张已经成熟,决定先发展罗响入党,再由罗响发展张觉青入党。罗响、张觉青入党后,又发展了叶镜芬入党,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县党小组,罗响任小组长,上属中共龙川支部领导。1938年6月至8月,党小组先后发展了黄惊白、罗宝萱、陈仁、罗维之(罗镜清)、章平(张祥镇)、王守中、朱理从、罗儒科、黄佛光、罗北……[详细]
烟墩山塔(阜峰文塔)
  烟墩山塔又名阜峰文塔,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城区烟墩山山顶,烟墩山在古代原是南海的海防前哨之一,上有烽火台,每当发现海盗意图来袭,即焚烟示警。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后,由于地处边隅,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在全国被划归“下县”。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有人从“风水”的角度找到了原因。据说,这里的地势原属“网缯(即鱼网)地”,岐江东西两岸的烟墩山和马山,就是张开“神缯”就向烟墩山倾斜,结果“财气”就白白地给漏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九月,香山知县蔡继善接受了乡绅们的提议,决定在烟墩山上兴修风水塔,使之总高度与长洲的马山相齐,这就是现今烟墩山塔的来历。烟墩山塔在民间又称“花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塔置平座,凌角牙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塔顶用铸铁制成。高24.5米……[详细]
电城钟鼓楼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其时钟鼓楼的古铁钟还存在,公社化期间,被抬走砸烂投进了炼铁炉。1984年,钟鼓楼被公布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茂名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市、县、镇三级政府合资对钟鼓楼进行了重修。历时半年之久,于1993年8月竣工,耗资36万元。电城钟鼓楼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