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441、赤岗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岗塔
  赤岗塔是建于明代的风水塔,坐落在海珠区赤岗一红砂岩山岗上。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由直指王命璇倡建。工程未半时,因费用告绌而停顿,至天启年间(1621一1627)由尚书李待问续建而成。此塔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约50余米。首层直径12.5、壁厚3.8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内存“神前拜台”花岗石板一块/北门塔壁曾被拆去大片青砖,民国时期用红砖修复,并于修复处嵌0.36x0.27米花岗石碑一块,上刻番禺县政府禁盗塔砖告示。西门有梯级上2层(暗层)塔心室。梯级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至顶层,现木楼板已圮,不可登。塔每级设神龛。塔基座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5.5、高l米,红砂岩垒砌,基面原为灰色斑岩铺砌,东边在后来修复时以花岗石补铺。3面开门……[详细]
从化文峰塔
  文峰塔在街口镇附近,龙潭河、小海河与流溪河汇合处的豸岭脚,离城区2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希望兴文教,故名。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修,将塔修建为七层,并列为从化新增六景之一,称“豸岭塔影”。后因年久失修,古塔已毁。1993年,在原址重建九层塔,1993年重修,塔高九层,塔为八角形,每层盖有琉璃瓦。在塔傍重建有蓝田古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善男善女,纷沓而至,为文峰塔的景致增色不少。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广州市从化区街口镇豸岭脚类型:古塔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旧址
  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旧址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要冲的平远县仁居镇,从南齐开始,已逐渐有人迁徙到此地定居,古称此地为“豪居”。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设置平远县时,仁居为县治(县城)所在地。四百多年来,这座古镇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金库是一座民国时期极为罕见的框架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大楼。大楼虽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却未显得破败,仍默默地屹立于悠悠东门河畔,用其坚固而精致的身躯在向后人述说着当年曾经的繁华荣耀。和周围矮小的民房相比,金库的地基明显高了数倍,仅地下一层的高度就已经盖过民房两层。大楼的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房间空间尺度保留着当年的格局,大楼内的部分楼梯、地板、扶手还保持了原样,而且仍可正常使用。时逢夏末,天气依然酷热,大汗淋漓的记者一行刚走进金库旧址,一股凉意立即令人精神一振。留守管……[详细]
银岗古窑场遗址
  银岗遗址位于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南面的七座低矮山岗。年代为周代。1996~1999年发掘2000多平方米。堆积最厚1.3米。发现4座龙窑,前为火膛,后为窑室。其它遗迹有灰坑、水沟、柱洞等。从柱洞走向看,可能属于圆形的房址遗迹,很有可能是制陶的作坊。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年代大致为西周春秋,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器类有罐、鼎、豆、杯、钵、碗、器座、器盖、盒、纺轮、珠、环、垫、印模、动物模型等,纹饰有网格纹、方格纹、夔纹、菱格凸点纹、曲折纹、篦点纹、勾连云雷纹、漩涡纹、席纹、水波纹等,其中有多种组合纹,部分器物可见刻划符号。还有少量施酱色釉。烧造火候高。其它遗物有青铜镞。第二期为战国时期,出土陶器亦以泥质陶为多,但夹砂陶的比例较第一期高。器类有罐、釜、盒、碗、杯、器盖、钵、鼎、盂、瓿、串珠、璧、……[详细]
秦牧故居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详细]
宝安永兴桥
  永兴桥初建于康熙年间,1984年重修,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3个,洞高5米余,全桥用花岗岩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下的新桥河与茅洲河汇合注入珠江。永兴桥东岸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当时直至清末民初商品交易和集散地,现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条,数间商铺。一座被当地人称作当铺的炮楼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兴桥的南侧。“康熙年间监生曾桥川建,日久倾颓。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曾应中等倡捐重建”。1984年公布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又再次修葺。永兴桥“周围俱以白石砌之,阔三丈余,长十丈余,高五丈余。桥孔有三,上列栏杆,工程浩繁,颇为坚固。”八四年重修后,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3个,洞高5米余,上列栏杆,望板上浮雕龙凤图案各……[详细]
彭屋彭氏大宗祠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及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筹款建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由于缺乏资金,建筑期历时十八载。宗祠座东北向西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共分三进。由三十六条石柱支撑而成。两廊是乐亭,中央觐亭,为谒祖行礼之用。故亭前有一联云:进一步趋跄凛肃,历三级揖让雍容。全祠结构雄伟,古色古香,内有两件珍品:“龙凤柱”一双,珍稀石“门鼎”一对。现存良好。此物之来由有一宗故事,传说彭世潮为官时,曾擒海洋大盗夏元虚,后查此人劫富济贫……[详细]
归善学宫
  明、清惠州归善学宫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惠新中街1号惠阳高级中学校内。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清时期,曾先后修建26次。据嘉靖《惠州府志》记载,当时学宫颇具规模,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会馔堂、教谕室、东西两庑、号房,左后有敬一亭。至清代更有嘉善祠、肃癰亭、忠义孝悌祠、名宦祠、青云阁、文昌宫。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学宫为惠州中学校舍,1968年部分校舍为惠州市二中所用。现仅存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建的戟门与大成殿。戟门面阔五间17.7米,深9.75米,十二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硬山式屋顶,高9米。正面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各六朵,为六铺作出三抄重栱计心造,里转六铺作出三抄偷心造。墙壁保存了数量不少的壁画,墀头施梅花纹饰砖雕及鲤鱼纹饰灰塑。大成殿面阔五间18米……[详细]
兴宁九厅十八井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兴宁九厅十八井,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东风居委.始建于元代(1127年),距今有730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县境内最老古建筑。屋内九个厅,18个天井,190多间房。……[详细]
钟边村钟氏大宗祠
  钟边村钟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镇钟边社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钟氏大宗祠就“隐藏”在这里,像是躲避着世间的喧嚣。据宗祠门外的石牌介绍,钟氏大宗祠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012年的历史。宗祠总面积约1156平方米,为三进三间。祠堂内保存有典型岭南风格的砖雕、木雕和描述岭南风情的壁画。与一般年久失修、杂物堆积的古祠堂不同,钟氏大宗祠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因为一位“扫地僧”——钟锦垣多年如一日地在守护着它。在祠堂的第一进,两边墙壁贴满了钟氏后人的照片。其中有族人多年来的聚会合照,参加重要活动的纪念照片,也有钟边狮会的比赛合影。钟锦垣介绍起照片的背景时如数家珍,谈及取得一番成就的族人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祠堂的第二进,有一块大型贴金雕花中门,上 书--有序堂。“以前有句俗语,叫打开中……[详细]
良溪罗氏大宗祠
  良溪罗氏大宗祠位于棠下镇良溪村。建于明代,罗氏后人为纪念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罗天池主持重修,光绪年间又作修缮,至今保持完好。宗祠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硬山式砖木建筑,面宽三间,三进深,山墙櫊檩,为抬深式木结构。前后三进均为十三架梁。屋面船脊布瓦,绿琉璃贴边。大门及两侧均用青麻石砌制,门楣木匾以正楷刻有“罗氏大宗祠”5字。正门屋檐下墙砌有古代人物故事组画砖雕,两侧廊门书有“出弟”、“入孝”横眉。后座两旁廂廊墙上嵌有碑刻4块,记载始建、重修年代。祠内的青砖花窗、壁画皆保持着岭南文化风格。大宗祠第三进厅挂有木刻长联一副,记述罗贵的功绩与良溪古村渊源:开基蓢底,分居……[详细]
威远炮台旧址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地处珠江海口东岸,在南山炮台基础上扩建而成。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增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光绪四年(1878)、光绪十一年(1885)曾重修,总占地面积约5080平方米。南山炮台系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威远炮台于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时受到破坏,1843年修复,1856年又被英军破坏,1878年重修。现存威远月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暗炮位和三个一大二小的露天炮位以及短距离……[详细]
塔岭烈士墓园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烈士墓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特别是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的重视和支持。曾坤延、郑群等老同志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鼎力相助,共筹集资金46万多元。塔岭烈士墓园工程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1999年竣工。塔岭烈士墓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园分三部,前部是墓园直道,长73米,有仪门,门上有“魂壮九连”4字,两侧书对联“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详细]
澄海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在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在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联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书院。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卢侗在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冠山遂成澄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神山是先哲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神山又名冠山,“冠山环翠……[详细]
石龙公园史迹
  石龙中山纪念堂位于石龙镇中山公园内,GPS坐标:北纬23°0646.3,东经113°5107.4,海拔高程5米。纪念堂坐北向南,为二层砖木石结构,后改钢铁金字架。长42.2米,宽2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纪念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1934年由石龙乡民集资兴建,1937年落成。1925年2月,为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第一次东征,因石龙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繁荣,靠近广州,孙中山带领东征军进驻石龙并把大本营设于石龙,多次来到石龙指挥作战。在第一次东征中,东征军击溃了陈炯明的军队,但此时广州发生了杨希闵等军阀的叛乱,东征军不得不回师广州,结束了第一次东征。期间孙中山于1925年3月因病去世。孙中山与石龙人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他逝世后,石龙人民为缅怀他的革命业绩,把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