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承德市旅游

承德市文物古迹介绍

21、庆成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成寺
  庆成寺座落在河北省滦平县金钩屯镇下甸子村的上甸子,座北朝南,面积5600平方米。庆成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即一七四二年。隶属承德热河厅,所处来往北京,北上木兰围场的必经之路。是清代御道。东距榆茨梁1公里,西距滦河3公里。难望是佛山,前山苍松成云,晚风吹来涛声阵阵寺前山根下视戏楼(已经毁于解放初期),每当四月初八庙会前,都要唱十天以上的大戏,丰宁,隆化,围场,的香客,商人,戏迷前来拜佛烧香,做买卖,听戏,真可谓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庆成寺东西两个四合院。西院分前殿,后殿,耳房和配房组成。前殿是正殿,面宽三间(10米),进深一间(6米)。,面额变牌写有“南海境”三个大字。内供奉观世音等佛像。东西各有一所配房。后殿供有关公,两边配有耳房。东院前厅正中是门洞,门洞西间是马房,西间是车草房。后殿是和尚房。东……[详细]
22、敖龙寺
敖龙寺
  “李老爷庙”叫敖龙寺,坐落于村北海拔约480米的半山腰的开阔地,寺院占地4800平方米,游览区占地25000平方米。相传始建于唐朝,先后曾重建了五次,最后一次为1994年民间集资所建。它分为前、后、东、西四殿和0殿。前殿供奉李龙君(指李老爷),及闪电娘娘、量天尺、风神娘娘和雷公爷。后殿供奉龙母娘娘(李老爷的母亲)及子孙、眼公、百花、疹公四大娘娘。东、西二配殿供奉阎罗王和十殿阎君等。0殿供奉狐仙、长仙、黄仙。传说“李老爷”是从黑龙江移于此地山上,为本地村民做过很多善事,尤其在干旱的年头,会在人民企雨的三日之内,降下甘霖,于是人们便修建了敖龙寺供奉它。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便会来到敖龙寺上香祈福。承德县头沟镇兴隆山每年都在二三月举办庙会。庙会搭台,经济唱戏,同时也展示了民俗文化,这无疑是值得肯定……[详细]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建造的一座,所以在藏式风格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的汉式风格,如庙的前部就完全为汉族形制。庙后部的大红台妙高庄严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其建筑为三层楼阁,沿袭了藏式风格,殿顶铸有八条鎏金铜龙,每条铜龙重约一吨,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看点在大红台东北角有一座重层小楼,名为吉祥法喜殿,是六世班禅寝殿。在庙的最北端是一座八角琉璃万寿塔,塔顶覆以黄琉璃瓦,结构玲珑,色调古雅,突破了全庙的空间轮廓线,丰富了建筑群的艺术效果。须弥福寿之庙在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清乾隆四十五年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供来京庆贺乾隆70大寿的六世班禅居住、讲经用,占地达3.79万平方米。交通乘6路公交车可到。河北承德市……[详细]
围场兴华寺
  兴华寺位于围场县城北20公里处的棋盘山镇境内,在镇内有一片古建筑群,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兴华寺”。兴华寺也称“超仙院”,民间俗称“大阁”。兴华寺始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原有殿宇六层,殿内中间塑有四大天王泥像,两侧配大马各一匹。第二层是“娘娘殿”,殿中间塑有娘娘像,两侧为“山神”、“土地”像。第三层为“老爷殿”,殿内塑有关羽、岳飞、刘备、张飞、赵云、关平等像。第四层为“大阁”,遍体木质结构,呈八角形,密檐式(楼阁式),内分六层,分别塑有南海观音、玉帝、托塔天王、太白金星、乌鸡0、孔子座像、千手千眼佛。“文革”期间,原第五层“内阁”被拆毁。各殿堂的塑像同时遭到毁坏。现在这所寺院建筑前三层殿、后殿及西配殿、东西石亭的遗址尚存。兴华寺是围场县仅存的一处清代寺院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详细]
化子洞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化子洞遗址位于承德市平泉县党坝镇瀑河东岸的一处高于水面约6.5米的二级台地上。2000年春发现。洞口上部岩石外凸约3米,形成一岩厦。洞内现已坍塌,无法进入。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对党坝镇化子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地层堆积厚约4米,文化层可分为11层。其中以第7层较为重要,此层由一层灰烬一层土相间堆积而成,分层现象明显,最厚处达0.88米,每一层厚约2至4厘米不等,有的土层表面有局部轻度的烧结面,推测应是一处人工用火遗迹。出土遗物有石制品、骨器和动物骨骼。石制品以细石器为主,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细石核以小型的船底型为代表,细石叶数量很大。石器种类比较单一,以各式刮削器为主。普通石片也占有很大比例。骨器有骨锥、骨针以及两面穿孔的骨珠饰……[详细]
四方洞遗址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东北1.5公里的柳河岸边有一个山洞,因洞口呈较规则的四方形,人们称之为四方洞。此处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南鹰手营子矿区营子镇东北1.5公里处山脚洞穴内。洞口朝西北方向,柳河西岸处。其洞口呈方形,俗称“四方洞”,又称“大方洞”。该遗址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也是在燕山山脉深处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对研究承德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面积约44000平方米,洞内春暖夏凉。198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从上下两个文化层中,共出土石器575件,动物遗骨1765件。……[详细]
承德永佑寺
  永佑寺位于万树园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是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的意思。它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楼等建筑。据载,门殿前有牌坊三座,成品字型,自东向西题额分别是:法瞻龙象,锡振雷音;仁寿世界,慈悲法门;优昙耀彩,檐葡飞香。门殿以北,前殿、宝轮殿、后殿、舍利塔、御容楼,沿中轴线渐次排列。宝轮殿东西配殿分别为“妙觉”、“慧照”,后殿的东西配殿为“普慧”、“广仁”。原殿中供奉弥勒、三世佛、八大菩萨和无量寿佛等。御容楼是专门供奉清代已亡皇帝画像的地方。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画像即供于这所楼上;每年,乾隆到山庄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这里祭拜。后来雍正和乾隆的画像也供奉于此。现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无存。四座碑文……[详细]
平泉香光寺
  香光寺座落在平泉县县城福佑路的泽州园(西山公园)太和塔南侧,是公园里一座主要建筑。香光寺中的“香光”二字取自佛教《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香光庄严”,这段-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站起来向释迦牟尼佛汇报念佛法门的一段重要-,虽然很短,但很重要,被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定为净土五经之一。全文如下:“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详细]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造像为辽金风格。在造像之东侧环山处的悬崖之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共存4组。第一组:3尊三世佛作半浮雕式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上,面容微笑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两手平放在盘坐双膝之上。三世佛两侧各站立佛1尊,背面雕出千佛壁,第二三组:均在龛内雕出千佛壁,分上下两层共107尊。第四组:有坐佛像20尊,佛头束高髻,垂长耳,面目端庄,神态自然。东200米石崖上有元代石刻题记。在造像的前山脚……[详细]
张三营地藏寺
  地藏寺位于河北隆化县张三营镇西,该寺始建于公元1816年,即清朝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夏历丙子年。昔日格局宏峻,庙产有香资地三百余亩,范围达围场、丰宁及张三营镇周边地区。且兼经营大车店、档镇铺药房等。地藏寺供历僧人传承四代,初始住寺高僧“普修”源祖于北京八大处之地藏寺,其佛法修为道德高深,名博关内外各大寺院。共衣钵弟子三人,法号通达、通合、通元。通达即地藏寺主持,通合即连峰寺主持,通元即万寿寺主持,通达传弟子心福,再传“然慈”,即西街村七组“杨瑞”。起始建殿舍二十间,不包括西侧老爷庙在内。十年浩劫殿舍十毁其五,200多年苍天古树两株惨遭砍伐于1965年。前期修复始于1995年,申请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局、县政府、县人大、张三营镇政府、文化站批复准建。于1999年初期开光,现今占地1610……[详细]
付将沟遗址
  时代:战国至汉1953年10月17日,家住付将沟村中部北山坡的村民吴琢,在自家房屋的一侧搭建驴棚,夯打木桩时,发现地下埋着不少铁器,铁器上长满黄锈,上下交叉堆成了70厘米的马莲剁状。随后,经考古人员发掘,87件战国铁范,在地下沉睡2000多年以后,终于见到了天日。这87件铁范,约重190公斤,多为铸造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其中有铸造锄头的“锄范”,铸造刨土用具钁头的“钁范”,铸造斧头用的“斧范”,制造铁凿用的“凿范”,还有制造车辆上的铁件用的车具范。考古人员根据铁范上的铭文、工具的样式、陶器片复原后的形式,判定这批铁范的年代为战国。经专家对铁范进行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分析,它是高温下炼出的生铁水浇铸成型的,这是我国在战国已有生铁的确凿证据,比欧洲各国早1500年。生铁的熔点高达1150摄氏度,用……[详细]
凤山关帝庙
  凤山关帝庙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676平方米的凤山关帝庙,始建清雍正17年(1729年),后经乾隆、嘉庆两代扩建,形成了正殿、配殿、禅房、钟鼓楼、牌楼等古建群。光绪十一年(1885年),皇家曾颁发“与天地参”匾额悬挂在牌楼中央,它是长城以北较大的皇家庙院。解放前,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庙会,每次历时一个月,全国各地的商户在此汇集,成为塞北的盛事。凤山关帝庙历经270多年风雨沧桑,殿楼严重漏雨、歪斜,加之历史人为因素,整个庙宇群遭受严重损害,破败不堪。2010年经省、市民族宗教部门批准恢复为合法的道教活动场所后,关帝庙筹委会筹集民间资金对场所内原钟楼、鼓楼、过马殿进行了维修。民族宗教局对,山关帝庙进行审核合格后,依法对其进行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2010年12……[详细]
唐三营万寿寺
  唐三营万寿寺唐三营万寿寺位于隆化县唐三营村。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初设木兰围场时,就有八旗兵驻防于此。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设木兰围场总管大臣一员,四品,六品章京八员。总管衙门也设在此。现今所见的“万寿寺”,为九十年代重修。从《清圣祖实录》(五)可知: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月,玄烨出塞由波罗河屯到坡濑噶山(今唐三营)驻四天后,进围至汗特木尔达巴汉(今四道沟骆驼梁)围猎。康熙四十三年以后未再有驻此地。万寿寺面南,山门前左右有两根大旗杆,山门内有香亭、香池,左右为钟鼓楼,中为天王殿,再内为后殿,左右配房,殿前月台。寺庙西墙外隔街有戏楼,寺庙南50米处又有一座戏楼,建筑格局相同,但南戏楼更显富丽堂皇。寺庙占地32万平方米,“文革”期间破四旧,建筑被拆毁。地址:隆化县唐三营村……[详细]
永佑寺舍利塔
  介绍  永佑寺舍利塔又称六和塔。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北侧。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见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挺拨秀丽,为报其母恩,于京师仿建两塔,并于次年在山庄建永佑寺,乾隆十九年又于此仿建一塔。后京师两塔一毁于火,一倾圮,乾隆帝一面追查责任,一面引以为戒,加固山庄之永佑寺塔,至二十九年才告竣,历时十年。现永佑寺建筑大部已毁,仅存石碑数通,其中乾隆二十九年碑一面刻《御制永佑寺舍利塔记》,一面镌《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为研究兴建避暑山庄的重要史料。永佑寺塔为八角九层密檐式,高66米,建于高台之上。第一层塔身周有抱厦。塔身内部八面墙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画。各层檐斗-、梁枋皆为琉璃造。塔顶镏金铜铸,重约400公斤。此塔突破了万树园的横野平空,是避暑山庄胜景之一。河北承德市……[详细]
35、安远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远庙
  俗称伊犁庙,也称金顶寺,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新疆伊犁河北岸的固尔扎庙规制修建。固尔扎庙是喀尔喀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准部远近牧民每年夏季都到这里-,顶礼膜拜。该庙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被民族0分子阿睦尔撒纳溃军烧毁。清军平叛后-,有功的达什达瓦族全部迁住热河。乾隆考虑到给达什达瓦族提供佛事场所,遂命在武烈河东岸建造此庙。落成后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每年夏季都到热河聚会。安远庙,宽146米,长255米,占地2.8公顷。全庙平面为长方形,面南偏西,内外三进墙正中为山门,面阔三楹,汉式重檐歇山顶,拱门三个,砖混结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