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市旅游

安康市文物古迹介绍

烛峰书院遗址
  烛峰书院遗址烛峰书院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的城关小学内,清代。烛峰书院始建于清代,光绪七年改设为砖坪小学堂,现为岚皋县城关小学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存青石碑2通,其一为“捐修烛峰书院碑”,同治五年(1866年)立。碑载“兵(太平军)燹之余”,众绅捐资重修一事;另一为“改设砖坪小学堂捐户碑”,光绪七年立,首题“改设砖坪(岚皋)小学堂各捐户碑记”,文载砖坪厅城关等二十八保捐输钱银、水田,“以为砖坪学堂常年经费”一事。……[详细]
白河双塔寺
  双塔寺双塔寺座落在白河县双河乡双宝村七组的一座高山坳中,原有二塔,相距三米,五十年代其中一塔及山后面的另三座塔被摧毁。双塔寺附近,山泉叮咚,怪石横陈。此地原称红安寺。据传唐朝此地有庙宇48座,佛门弟子过万人。后有弟子为非作歹,且武功高强,朝庭派开国元勋胡敬德到此予以征剿,48座庙宇被焚毁,因此被称为火烧红安寺。贯通大山两面的二里长地窨子-,后专修此塔以镇此地-。因石碑散失,昔时唱遍秦楚大地《火烧红安寺》大戏的红安寺所在地有待考证发掘。……[详细]
陈家坝遗址
  陈家坝遗址位于本县流水镇东南一华里,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南接山坡,北临汉江,面积约4万平方米,与陈家坝自然村相连。地形缓平,地表是耕地,文化层被洪积黄土覆盖,群众农作,常出土铜、陶类文物,靠汉江一侧,受洪水冲刷,露出秦汉时砖瓦或其残片。遗址属火石岩水库淹没区,1985年上半年该库区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有铜钫、蒜头壶、绳纹陶罐、釉陶灶和石斧、石刀等。该遗址是新石器至秦汉时期的村落遽址。……[详细]
关州坝遗址
  关州坝遗址关州坝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四坪村东南约700米的关州坝,战国秦汉时代。遗址处在岚河东岸一级阶地上,地势较为平缓,呈不规则形分布,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层埋藏较深,暴露不明显,从遗址区边缘土坎中可见文化层堆积距地表深约1米,文化层厚约0.4米,包含较多的碳屑、烧土块、夹砂陶片、打制石器等物;遗址区村民房屋夯墙中有夹砂红陶片、夹砂褐黑陶片和红烧土;在中部及东南地表可见大量汉砖,子母口、扇形卷顶砖,大面饰绳纹,侧面饰花卉和菱形几何纹;遗址区散见较多的绳纹板瓦、筒瓦残片。该遗址局部因村民早年建房取土,略有破坏,大部保存完整……[详细]
肖家坝遗址
  肖家坝遗址肖家坝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耳扒村肖家坝南侧岚河北岸台地上,新时器时代。该遗址西北南三面临岚河,东临缓坡,地势平坦,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81年经过考古发掘,采集陶片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灰陶,饰绳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及白衣黑彩,器形可辨钵、盆、罐、鼎、尖底瓶、葫芦形器等;并出有完整的泥质灰白陶圜底钵及打制和磨制石斧、铲、网坠、石核、砺石等。属仰韶文化遗存。还发现汉代绳纹板瓦、筒瓦,唐代手印砖、铜锤及元代兽面瓦当等。现所有出土文物皆保存在岚皋县文化馆文物保管室内。199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遗址上大部分为现代建筑,仅存文物主要采集地约2300平方米。……[详细]
李家坝遗址
  李家坝遗址李家坝遗址蔺河乡光明村一组水泥厂东南侧,新时器时代延至战国秦汉时代。遗址地处岚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长约200米,宽约80米,距河床高2—4米,表面均分布有夹砂红陶片、篮纹红陶片、夹砂红陶篮纹器物口沿、平底器陶片、石器、绳纹残砖、绳纹板瓦残片。在距遗址不远的河对岸田坎中有汉砖遗存。据当地群众讲,在上世纪80年代,此地还出土过“半两”钱和青铜剑。……[详细]
相子坝遗址
  相子坝遗址相子坝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佐龙村相子坝,明清时代。遗址区东濒岚河,南为寨沟,北临正沟,安岚公路从遗址中心南北穿过。南北长约150米,最宽处90米,分布面积约6200平方米。中间宽,两头窄,呈扇形分布。遗址边缘由卵石垒砌,遗址区内现为耕地和民居建筑,耕地上可见一些散落的青砖和瓦,青砖长0.32米,宽0.18米,厚0.08米,砖侧面中部有一隆起纹;瓦中部有一隆起纹。从遗物分析,该遗址属于明清时期遗存。……[详细]
天云寨遗址
  天云寨遗址天云寨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城关村南500米的夜壶石,清代。该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长径220米,东西短径30米,总面积约660平方米,寨门已毁,仅存寨基及部分寨墙。寨墙依山石走势而建,东面为悬崖,无寨墙,西南北三面寨墙以块石垒砌而成,高2—3.5米不等,厚0.80米。旧时曾是当地百姓防御土匪之处,现已废弃。……[详细]
马家营遗址
  马家营遗址马家营遗址是一处多朝代的村镇、墓葬混合的遗址。除新石器时代遗迹外,汉代部分遗物主要有彩陶盆等多种随葬品以及出土的数具石棺葬。石棺均为多人二次葬,为陕西首次发现,在国内也属罕见。……[详细]
乌龙寨遗址
  乌龙寨遗址乌龙寨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佐龙村南约1公里的乌龙山顶,清代。寨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长径85米,南北短径11米,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寨墙基本完整,南面寨墙部分坍塌,寨墙高为2米-6米不等,厚0.8米,块石垒砌而成,依山石走势而建。共有前门和后门两道寨门,条石垒砌而成,前门高1.8米,宽1.5米,厚1米,后门部分坍塌。整个寨址主体轮廓较为清楚,废弃已久。……[详细]
割肝医母碑
  割肝医母碑距今三四百年前,石泉县红花沟半山腰上,有一户人家,姓曾,母子三人,靠打柴度日,勉强维持生活,荒年就得沿街乞讨。这兄弟二人非常孝顺母亲,每次把讨来的好饭捧给母亲受用,自己吃糠咽菜。一日,母亲病危,要吃肝病才能好,儿子想:到那儿去弄肝呢?一时愁坏了兄弟二人。他两个茶饭不香,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晚上,老大点起了三柱香,哀求苍天保佑。说完,就用菜刀朝自己胸部割去。瞬间同,鲜血染红了身子。他将自己的肝割下一块,让0熬成汤,给母亲喝。母亲用完肝汤,顿时身子轻爽,可大儿却躺倒在地上了。……苍天知道这件事后,忙派去十二位大仙,每一大仙护理一个时辰。在众大仙精心护理下,第八天早晨,老大的伤口终于愈合,能下地走路了。他看到母亲身体健康,十分高兴,干起活来也格外有劲。这件事传到县官的耳朵里,县……[详细]
卡房铜矿遗址
  卡房铜矿遗址卡房铜矿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西厢村北3公里的卡房,清代。遗址长600米,宽250米。包括冶炼场一个,矿洞两个,南北分布,两洞相距200米。其中北侧矿洞洞口呈不规则长方形,宽1.9米,高1.4米,深约82米,矿洞前有开采时残留的石渣;南侧矿洞洞口呈长方形,高1.5米,宽1.2米,深约26米,洞口边沿有长满绿绣的矿石。冶炼场位于矿洞西部600米左右,呈长方形,南北长36米,东西宽12米,现为耕地,残留有冶炼过的矿渣。……[详细]
卡房银矿遗址
  卡房银矿遗址卡房银矿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西厢村北3公里的卡房,清代。遗址长约25米,宽10米,南为峡谷,西北为陡坡,东为高山丛林。矿洞洞口部分已被矿渣掩埋,现呈较规则圆形,直径约1.15米,竖井,因工作条件有限,矿洞深度无法测量。……[详细]
岚皋祖师殿遗址
  祖师殿遗址祖师殿遗址位于岚皋县佐龙镇蜡烛村东北10公里的蜡烛山主峰顶,明清时代。遗址分布在山脊的东西两地,分为上殿和下殿,庙已毁,遗有上下殿基址、百步石阶、灰板瓦、素面砖和祖师庙燃灯功德碑两通。其中上殿基址长28.7米,宽9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台基平均高约3米;下殿基址长33米,宽11.1米,占地约365平方米,台基平均高约2.8米。两殿之间有百步石阶相连,每级石阶高0.14米,宽1.23米,进深0.25米。祖师庙燃灯功德碑其一碑阳上首正中有线刻书剑图纹,碑身两侧有线刻缠枝花纹,阳刻额题“万古千秋”,碑身楷书阴刻,记载灯油募化人名单。年款为嘉庆二十一年;碑阴上首正中有线刻书剑图纹,碑身两侧有线刻缠枝花纹,阳刻额题“千古永谐”,碑身楷书阴刻,记载灯油募化人名单。年款为光绪八年。另有一碑……[详细]
王家碥遗址
  王家碥遗址位于本县建设乡红旗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东临洋芋河,西连丘陵,地形平缓,黄土覆盖约0.80~1.00米,表层是耕地,东、南有断层,黑褐色灰土厚约0.90米。采集标本有石锛、石刀和夹沙陶片。石锛、石刀皆小巧,通体磨光。夹沙陶片里红外灰,很有特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