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旅游

兴安盟文物古迹介绍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部遗址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部遗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北路与普惠东街交叉路口东南角。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部遗址原为伪兴安军一个团长的私宅,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建制撤销后将此宅院改作它用。现为内蒙古路政执法检察总队兴安支队办公楼。1945年8月11日,伪满陆军兴安军官学校一批蒙古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葛根庙陶赖图北山杀死日本军官,举行武装起义。1945年10月2日,以起义官兵为骨干,在王爷庙组建兴安中部区民警大队。不久,即改称王爷庙警备大队。1945年12月1日,王爷庙警备大队扩编为王爷庙警备总队,下设三个大队,都固尔扎布任总队长。1946年2月1 5日,在王爷庙警备总队基础上组建东蒙古人民自治军骑兵第一师,莫德勒图任师长,都固尔扎布任参谋长,全师共2000余人。1946年承德“四三”会议后,东蒙古人……[详细]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平街金盾花园东侧,东邻白音南路,南邻复兴东街。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原名贾家店,为一家大车店。店院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70余米,院内有南、北正房和东厢房几十间。1945年10月5日,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在这十余间东厢房里举行,有3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 5人组成的团执行蚕员会。特木尔巴根兼任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特古斯朝克图任副秘书长,布特格其任组织部长,鲍荫扎布任宣传部长。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颁布了团的纲领和章程,发表了《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宣言》,明确指出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是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内蒙古青年的先锋队。1946年5月31日,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对团纲和团章进行了修改,明确……[详细]
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
  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始建于1935–1945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由花炮台阵地、五叉沟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阿尔山车站等组成。花炮台阵地:位于阿尔善河上游河谷,由日军指挥部、营房、碉堡、暗堡、观察所、车库、发电室、军犬舍、水井、铁器加工铺、劳工棚、防坦克壕等组成。其中以日军指挥部保存较好,为隧道式,呈东南西北走向,170延长米,内设房间12处。五叉沟机场:位于阿尔山市五叉沟镇,修建在洮儿河冲积平原上。由飞机跑道、飞机库、弹药库、地面掩体组成,为半圆形混凝土结构。其中,飞机跑道2条,飞机库、弹药库18个,1个飞机库对1个弹药库分成9组,呈s形分布,地面掩体1个。南兴安隧道、碉堡:位于阿尔山市白狼镇南兴安,由隧道、碉堡组成。隧道1条,贯穿南兴安山,长3218.5米,隧道内避车洞……[详细]
巴拉格歹努图克办公旧址
  巴拉格歹努图克办公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拉格歹镇兴安村中心地段。科右前旗巴拉格歹镇是兴安盟建政较早的革命老区之一,兴安盟第一个努图克民主政席在此诞生。1946年6月,受中共兴安省工委派遣,宋振鼎、蒋弼仁、潘祖胜等人组成工作团,到西科前旗巴拉格歹努图克开辟工作。工作团首先收缴“民警署”0,解散“民警署”,改编民团,组建基干队,建立努图克民主政府。蒋弼仁任副努图克达,潘祖胜任基干队指导员。工作团发动群众,先后斗争了贾家沟、三合屯几户民愤极大的地主分子,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对于工作团发动起来的群众运动和新组建起来的民主政权,反动地主武装民团头目赵玉等早已恨之入骨,于是勾结土匪头子“青山”、“双山”,伪警察李振东、李振元及地痞流氓张久山等人蠢蠢欲动。1946年9月23日、11月6日,厦……[详细]
25、葛根庙
葛根庙
  葛根庙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至兴安盟阿尔山市铁路线上,在乌兰浩特市东南30公里洮儿河左岸,庙址座落在陶赖图山南坡脚下,方位东南,葛根庙在内蒙古东部区历史悠久,是东部十个旗供养的著名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雄伟壮观,具有藏式风格,庙产富足。葛根庙前身莲花图庙,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赐莲花图庙名为“梵通寺”。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哲里木盟十旗王公筹集资金,动工为葛根庙修建梵通寺、宏济寺、广觉寺,四座大殿于嘉庆三年(1798年)七月十二日正式落成后又建慧通寺。当时全庙以五大殿堂为主,配有葛根宫、0宫、葛根陵等七殿堂,共有镀金铜佛5073尊、石佛像35尊、泥佛像500尊,有《甘珠尔》和《丹珠尔》等-1868卷。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壮观。自建以来共有七世葛根,鼎盛时期有喇嘛1200名,拥有24……[详细]
内蒙古日报社旧址
  内蒙古日报社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西侧、科右前旗人民医院院内。内蒙古日报社旧址始建于1935年,为王爷庙兴安医学院,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1946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古总分会机关报《内蒙古自治报》在王爷庙创刊。1947年1月1日,决定将《内蒙古自治报》由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直接领导。1948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报》更名为《内蒙古日报》,并作为内蒙古共产党工委机关报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内蒙古日报》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刨办最早的省级党报,也是蒙古族历史上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第一张日报。《内蒙古日报》的创办,为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领导内蒙古解放区各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剿匪反霸斗争,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等,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详细]
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
  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温泉街中国温泉博物馆内。阿尔山温泉建设纪念碑建于1948年7月1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为纪念阿尔山军人疗养所落成而建。1946年上半年,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一部进驻阿尔山。当时的阿尔山地处西满解放区的战略大后方,远离战争前线,且有火车通行,具有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优势,特别是阿尔山的温泉对负伤将士的治疗和康复极为有利。西满军区后勤卫生部利用日本关东军在阿尔山的营房和野战医院,初步建立了阿尔山军人疗养所,接收负伤将士,医治伤病,进行康复治疗。1948年7月15日,阿尔山军人疗养所正式建成。1946年10月中旬,中共西满分周书记,西满军区政治委员李富春到阿尔山,对西满军后勤卫生部、警卫部队和在建的阿尔山军人疗养所进行视察。1997年……[详细]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
  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14号。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坐北朝南,为砖瓦结构二层起脊楼房。占地面积2356平方米,建筑面积1881.08平方米,高11.7米。始建于1934年,当时为伪兴安南省、伪兴安总省办公楼。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491内蒙古自治区重要革命遗址于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5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一会议旧址
  五一会议旧址位于市区五一北路东侧,是一座青砖建造的厅堂。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并宣告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该厅堂建于1935年,曾是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礼堂,后为内蒙古党校礼堂。198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五一会址为青砖灰瓦二层起脊建筑,座东朝西,东西长94.5米,南北宽24.7米,建筑面积708.5平方米,占地面积为2334.1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围栏、门厅、展览大厅、壁炉、主席台、化妆室、库房。会址门前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会址内陈列着“兴安地区革命斗争史实”展,共展出图片、实物300余件,真实地记录了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详细]
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
  乌兰浩特烈士陵园,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东侧。乌兰浩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原址位于乌兰浩特火车站东15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14平方米。陵园内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塔,座北朝南,呈直立刺刀型,高15米。塔身正面镌刻着-题写“人民解放战争烈士纪念塔”的塔名,背面镌刻着-书写“为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的碑文。1975年,科右前旗政府对在“文革”中遭到严重损坏的乌兰浩特烈士陵园进行重新修建。重建后的烈士纪念塔座东朝西,由原来的刺刀型改为火炬型,高18米。塔身镌刻着-为原塔书写的塔名和碑文。同时,新建了革命烈士灵堂和革命烈士纪念堂。2000年,乌兰浩特烈士陵园整体搬迁到市区北部森林公园东侧山上,并按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标准进行扩建。新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