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普洱市 > 孟连县旅游

孟连县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孟连土司边境旅游区
   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唯一由汉、傣两族建筑合壁的古代建筑群,占地1.2万多平方米,有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其他附属建筑。外有2米多高的围墙,四周有4道侧门。主体建筑议事厅是1座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房屋。整组建筑群系木结构,其斗拱、飞檐等构件是汉族建筑形式,其干栏式楼房、厅堂又是傣族建筑的风格。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较完整的1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5年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坡道循着山势攀升,在上城区的高地上,宣抚司署的二叠小歇山式飞檐斗拱门堂一派庄严地矗立于我们面前。13级石踏道旁是4株高大浓密的棕榈树,8根金色门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令人想起宣抚司署在傣语中被称为“贺罕”,意思就是“金色的王宫”。进得门来,三檐歇山顶干栏式的议事厅呈现眼前,长23.2米,宽16.1米,高10.2米,面阔7间,进深5间,规制宏敞,非常气派。一层的褐红色木地板擦得很干净,透出檐外天光,似水浮动。6排共47根金色干栏……[详细]
推荐2
娜允古城
  在云南省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至今还保存着中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娜允。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娜允古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这里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说明很早以前内地和边疆的交流就存在了。公元1289年(傣历651年)傣王罕罢法在孟连建傣城——娜允,元朝朝庭此设“木连路军民府”。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朝设“孟连长官司”隶云南都司,赐罕罢法孙姓刀,命第八代孙刀派送为官,官居六品。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第十九代土司时,朝廷赐封为“孟连世袭宣抚司”,官居四品。随着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孟连土司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机构。土司为最高长官,叫召贺罕,下有九根和十二召朗。九根里一至四召根属内官(管内务),五至九召根属外官(管外务),十二召朗属三级官。1949年4月(傣历1311年),孟连解放,孟连土司制度告终。孟连历代28任土司,统治达660年。随着土司统治的延续,娜允古城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扩……[详细]
推荐3
孟连宣抚司署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娜允古镇内。孟连宣抚司署保存完好,融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1254年,蒙古大军压境,逼迫一个地方政权勐卯(即今瑞丽)王国的臣民南迁。当时朝中四位大臣兵分三路,寻找新的居地,于是,找到了河谷平坝———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孟连设置木连路军民府,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始建孟连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孟连设置长官司,当时的土司刀派送为长官司长官,居六品,辖区广大。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司刀派鼎贡象入京,受封宣抚司世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将地处极边的孟连宣抚司定为“经制宣抚司”,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属镇边直隶厅(即今澜沧)辖治,颁给“云南镇边直隶厅世袭孟连宣抚司印”,到了民国,始称澜沧县孟连宣抚司。从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到1949年末代土司刀派洪,二十八代土司相沿承袭。自明至清,刀氏土司在南垒河西岸金山东麓为世族……[详细]
推荐4
土司避暑山寨
  土司避暑山寨“勐外”在傣语的意思是容易上天的地方,据说勐外是最接近天的地方,天宫里的水神娜朵娜尼梳头时,发梢第一滴水就滴在了勐外,因此,孟连傣族将勐外视为水之源,由此勐外也成为傣族水文化氛围最为浓郁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山泉将纵横村寨的每一条沟壑都冲洗得干干净净……公元1492年,孟连第七任土司刀派约因病退位,他选中了这块福地作为他隐居之地,寨门的水车自他之后,历代土司也不乏在夏季坝子闷热难当之时去勐外避暑者,土司避暑山寨由此得名!如今的勐外,仍庇护在丛山密林之中,傣族水文化、宗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更为奇特的是,她还保留了厚重的土司文化,从而成为娜允古城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勐外土司避暑山寨在2004年被纳入旅游开发计划,现在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游人的到来!刀派约墓刀派约是孟连土司中唯一一个因病退位的土司,也是唯一一个留有坟墓的土司,他还是派人前往缅甸古都勐罕安瓦迎佛入孟连的土司,公元1492年,这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土司因病退位后,选择勐外作为他的隐居之地,他死后就被葬在了勐外的……[详细]
推荐5
孟连金塔
  孟连金塔孟连金塔坐落于旖旎迷人的南垒河畔,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每座塔均挂有风铃,每当风吹过,风铃便发出轻脆的叮当声,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的佛国意韵,同时傣家人认为是来自天上的梵音。金塔与孟连宣抚司署门堂遥遥相对,是孟连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象征。据传,孟连金塔的来历与孟连宣抚司署密切相关。孟连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为金殿。很久以前,人们就觉得应该有一座与金殿交辉的塔,后来便在此造了此塔。金塔建成后,与“金殿”珠联璧合,相映成辉。金塔因建成时间较晚(建成于1997年4月),所以在一些细体建筑中又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其表现如下:一、塔四周的龙均为汉族形制。二、塔四周伴着龙,并且在龙旁边均有一只仙鹤。仙鹤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中国道教仙人中骑鹤的不少,但仙鹤在孟连金塔0现就匪夷所思,因为从傣族的传统习惯及所处区域特征来看,孔雀才是其一直崇奉的吉祥鸟。三、进入佛塔地宫入口,供奉有弥勒佛。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为大乘佛教范畴,金塔有此佛像可以认为是小乘佛教在与大乘佛教的交……[详细]
推荐6
芒中佛寺
  芒中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以东娜允镇景吭村芒中小组,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系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宇,由大殿、僧房、引廊、佛塔等组成。占地面3050.41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3平方米,四周有石砌围墙。芒中佛寺,傣语称为“洼拉所坦”,以佛殿为中心呈纵向式分布,坐西朝东,佛殿前为走廊,西北侧为僧舍,东北侧为佛塔,在佛殿的东、南、北三侧围墙有本道侧门,供教徒出入。大殿为芒中佛寺的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为重檐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呈纵向式布局,挂瓦屋面,面阔4间,进深4间。佛殿北侧外墙体绘有傣族民间壁画,内墙体西、南、北侧保存有傣族传统金水漏印纹饰,金柱、檐柱均有金水漏印纹饰。佛殿的正门位于东侧,南、北两侧有两道小侧门,北侧门接引廊与僧舍相连。芒中佛寺是孟连县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佛寺,也是对东南亚佛教徒影响较大的佛寺之一,是当地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当佛教节日(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赕塔)及婚丧嫁娶等,傣族群众都要携带供品到佛寺祈祷、布施,教徒们在进行祭祀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播着本民……[详细]
推荐7
娜允古镇
  娜允古镇位于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是中国至今还保存着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已被列为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娜允古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娜允古镇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说明很早以前内地和边疆的交流就存在了。从古代至近代,孟连历代28任土司,统治达660年,随着土司统治的延续,娜允古城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扩大,形成了宣抚司统治区(孟连、澜沧、西盟等)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娜允古镇在东南亚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因为历代傣族土司衙门——孟连宣抚司署就设在这里。娜允由“三城两镇”(上中下城和芒方岗、芒方冒)组成。土司时代,娜允古镇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娜允古镇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娜允古镇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芒方岗和芒方冒是林业官和猎户居住的寨子,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处,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抚司署的附近。孟连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意为金色的王宫,土司“召贺罕”,即为金殿之王。孟连……[详细]
推荐8
腊福大黑山
  腊福大黑山腊福大黑山位于云南省孟连县西南部的中缅边境上,最高海拔2603米,现存原始森林58平方公里,是普洱市境内边境线上最大、保存得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犹如一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界。腊福大黑山山势雄伟险峻,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类型,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自然风景独特。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动、植物种群分布。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完好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座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在海拔2360—2500米的高山密林里,生长着许多野生古茶树,形成古茶树与阔叶林混生的野茶树群落。这些野茶树均为乔木型、树形高大、枝叶茂盛、树杆上长满鲜苔和缠满藤蔓,一般直径在0.2—0.5米。在海拔2380的古茶箐(拉祜语:腊地罗嘎),有一棵目前发现最大的古茶树,经测,树高20米,胸径0.56米径围1.90米,冠幅78.5平方米。人在林中走,随处可见古老高大的野生大茶树,闻到纯生态茶特有的清香。据初步调查,孟连腊福大黑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有2500亩,当地拉祜族群众每年……[详细]
推荐9
上城佛寺
  上城佛寺上城佛寺,又名景儿(傣语,意为龙城佛寺),位于云南省孟连县孟连镇。坐落在金山上,紧靠龙血树群落,是娜允傣族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寺内有一石洞与南垒河的龙潭相连,因龙潭中的龙经常沿此通道来佛寺听经布道,接受香火洗礼,又得名“龙缅寺”。佛寺具有较高的声誉,是土司时期土司家族的专用佛寺,国内外高僧到孟连相访通常都要到这里居住。今天,这里成了上座部佛教教徒从事佛寺活动的场所,是傣族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的传播中心,也是傣族的文化经典、民间艺术及建筑风格的重要收集地和展示厅。上城佛寺建于1868年,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佛殿、僧房、大门、引廊、经亭、金塔、银塔组成,主体建筑佛殿为歇山顶三重檐外廊式土木结构,共有56棵圆柱呈8排对称排列,各柱、枋、梁、檐檩都有用金粉贴印的多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图案,屋面是小挂瓦。佛龛上塑有释加牟尼像,周围悬挂着教徒们敬献的各式各样的幡,幡上记述着傣族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绘有生活图案,并通过民间剪纸、织锦、彩绘等民间艺要形式,把傣族的历史、建筑、生产、生……[详细]
10、法罕山
推荐10
法罕山
  法罕山法罕山,傣语为“金岩”,是傣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佛山”,山上有“佛迹”——传说,佛祖巡视来到法罕山休息-时留在崖壁上一佛印,后一直被国内傣族民众和东南亚一带的人们所敬仰。传说:佛祖巡视来到古时孟连,见这里很荒凉,便停下脚想拯救这里的人们。当他在法罕山背靠山崖闭目静思时,遭恶龙侵袭,佛祖迈步制服了恶龙。为了惩戒恶龙,造福这一方水土,佛祖便把恶龙的身躯化成了一条河,其龙头变成了两座山,这条河就是今天的南垒河,而金山、银山就是龙的两只角所变的!孟连周边的龙听说佛祖来到了法罕山,纷纷前来朝拜,由于路赶得太急了,有几条龙不小心划伤了肚皮,龙血洒到的地方从此就长出了郁郁葱葱的龙血树。所以龙血树不仅寿命长,用刀割破外皮的话,还会流出像血浆一样的红色汁液呢!法罕山,海拔1203米,面积约为730亩,生长有上百年树龄的龙血树群、紫柚木、大叶榕等亚热带珍稀树种,有大小溶洞5个。……[详细]


全部孟连县景点>>>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