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德宏州 > 陇川县旅游

陇川县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户撒皇阁寺
  德宏户撒皇阁寺户撒皇阁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东北角的金凤山上。据传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系西平王沐英屯兵驻防户撒时所建。为汉式建筑,由上奘皇阁寺和下奘报恩寺组成,道教与大乘佛教合一的寺庙,皇阁寺供奉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报恩寺供奉观音菩萨及其它佛像。两寺均为独立的四合院,玉皇殿为城楼式,蔚式壮观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庙呢?下面就有一个关于皇阁寺的传说故事。据人们传说:在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洪武年间,明将西平候沐英率兵入滇西进驻边疆,调停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当时行军全靠脚走马驮,全是羊肠小道,沿途又遇险山恶水,行军碰……[详细]
推荐2
皇阁报恩寺
  皇阁报恩寺皇阁寺,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区会保存着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庙呢?下面就有一个关于皇阁寺的传说故事。据人们传说:在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洪武年间,明将西平候沐英率兵入滇西进驻边疆,调停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当时行军全靠脚走马驮,全是羊肠小道,沿途又遇险山恶水,行军碰到很大的困难,兵员不断减少。沐英正在进退两难之时,困倦了就趴在作战图上打盹时做了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派来地母,他急忙上前行礼,请求地母帮助,地母对他说:“只要下决心到了目的地就会胜利”。他问:目的地在什么地方?地母没有详细回答,只是说了一句:“跟着白马鹿走就是了”。说完,地母就不见了。沐英醒来,感到奇怪,……[详细]
推荐3
帮角山官衙署
  位于陇川县王子树乡邦角村,是原石婆坡隘抚夷、景颇族山官尚自贵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所建,旧称邦角抚夷署。石婆坡隘为明代所设“八关九隘”之一,下领48寨,辖属南甸宣抚司署。清代设正、副抚夷,掌训练卫卒,防御地方之职。尚氏系世袭山官,初为石婆坡隘6个卡目(山官)之一,后历任石婆坡隘副、正扶夷,乡长及梁河第一区联合自卫副指挥职。该衙门系尚氏山官处理日常事务及家人生活起居的处所。占地面积114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整体为土木结构建筑,局部为砖石砌筑。坐北朝南,衙门由北向南排列有厅堂、左右厢房、正堂,西侧建有库房、厨房和旁院,东北角还建有一座石砌碉堡。厅堂五开间,进深7米,面阔23米,抬梁式木结构;正堂开五开间,进深8米,面阔23米,抬梁式木结构;两侧厢房均为三开间,进深5米,面阔12米,一楼一底,单层檐顶;梁、枋等饰以木雕纹饰,厅堂和正堂前各布庭院,两院地势前高后低相差1.70米,正堂高出庭院1.70米,呈一石砌平台,上刻景颇族纹饰。衙门四面筑石砌围墙,院门旁筑一石碉堡,上开二……[详细]
推荐4
景罕玉兔塔
  玉兔佛塔始建于明38年(1610年),位于遮(放)陇(川)公路东侧,陇川县景罕镇政府1公里处的小山丘上。该塔在印度、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传说佛祖释伽牟尼转世为玉兔时曾在该地出现,并有一段玉兔救人出火海的佳话,故此塔又称玉兔佛塔,后毁于“文革”,1980年重修,由一大八小共九座涂金笋状佛塔组成,为小乘佛教朝圣的地方。每年傣历四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始,举行盛大--,历时三天,俗称“广母(佛塔)摆”,国内外游览者达数万人。每年傣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赕佛聚会,时逢“出洼节”(一种佛教节日),各族青年男女欢聚游玩,俗称“摆少三”、“摆冒摆少”(青年节之意)。十分热闹。佛塔所建之处,地处坝子边沿,突起的一山丘,地势壮观。220多级台阶直上塔院。四周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登上佛塔,陇川坝子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山后明镜似的水库镶嵌其间,鸟语花香,格外幽静,是一个观光旅游、修心养性的绝佳去处。……[详细]
推荐5
加孔奘寺
  位于户撒乡明社村委会加孔寨村民小组奘寺,始建于明代,现存主建筑建于清代,该奘寺为户撒现存较早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占地面积3427.72平方米,建筑面积384.25平方米,由大殿、佛堂、寺门、厢房组成。大殿坐南向北,干栏式木结构,三重檐瓦屋顶建筑,面阔开六间10.8米,进深开五间14.4米,内存经书柜,是信众听经礼佛的地方。佛堂坐西朝东,为落地式木结构重檐建筑,面阔8.5米,进深12.9米,通高9.72米,内供释迦牟尼像。门板壁穿孔雕,下节绘牛、房、鹿等。一面上部雕花草,下部麒麟兽等。寺门单檐瓦顶,门梁板壁均雕饰,门板有凤凰彩绘;大殿东侧有傣文功德石碑一通,记录了光绪年间迎入佛像的经过;东厢房内还放存有清末年间制作的木鼓,长1.8米,直径1米。奘寺原全部使用挂瓦,似受泰国佛寺建筑风格影响,在本地十分少见。阿昌族是德宏州特有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户撒地区的历史悠久,但它最终能传播发展并成为这一地区阿昌族普遍信仰的主导宗教,却与傣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傣族史料《舍本勐宛》记载……[详细]
推荐6
麻栗坝水库风光
  麻栗坝水库风光麻栗坝水库从1958年开始规划兴建,历经“三上三下”至今已走过了48年。麻栗坝水库是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坝高34.5米,库容1.07万立方,分东干渠、西低干渠、西-渠,三条干渠总长11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2.68万亩,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每年平均发电量962万度,麻栗坝水库工程总投资为5.5亿多元。水库可控制下游陇川县、瑞丽市一部分,控制耕地总面积36.5万亩。经水库调节后水量可满足22.68万亩的农业供水要求。长期以来,受益区具有光热、土地、水资源等农业基本要素的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之地。雨量充沛,但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90%的降雨集中有6-9月,冬春季干旱少雨,加之南宛河上游没有骨干性水利控制枢纽工程,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年进入汛期,南宛河下游洪涝灾害频繁,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冬春季水枯量小,部分河段出现断流现象,农业灌溉用水得……[详细]
推荐7
树包佛奇景
  树包佛奇景在美丽而又神奇的德宏,树包塔、树包桥、树包墙、树包佛无不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潞西市遮放镇户闷村就有这么一座树包佛,据说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这座树包佛就在户闷村口的公路边。一座金色的佛像座落在一株大青树中间,几枝大青树从佛的背面把佛身紧紧围住,只留下佛的正面让人观看。树高有10余米,枝叶茂盛;塔高也有4米左右,塔基上有精美的莲花宝座。这株被傣族群众称为菩堤树的大青树已被潞西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名木古树,经林业部门鉴定树龄已达500多年。户闷村一名姓景的老人说:“现在村子里已经没有人知道这座佛是什么年代修建的了,我的爷爷说他记事时佛就是这样了。这座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一直受到村民的保护,文革期间曾被严重损坏,后来几经修复,前些年村民又捐资重修了这座树包佛,为佛身重涂金粉,修了贡桌,使佛像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老人还说,傣族村民信奉小乘佛教,村民爱佛、敬佛,每天守奘房的老人都要来树包佛下烧香朝拜,祈求树包佛保佑村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幸福。村民们还把紧邻树包佛的奘房称为菩堤大佛寺。……[详细]
推荐8
芒捧奘寺
  芒捧奘寺位于户撒乡芒捧村委会芒捧村民小组西侧的缓坡地上,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2平方米,该奘寺为户撒现存较早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是当地阿昌族群众使用的一处宗教场所。据傣文史料记载,宋开禧元年(1205年)德昂族就在此建塔,现存塔基。现存建筑修建于明末清初,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为干栏式三层檐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面阔13.5米,进深12米,通高11.12米,大殿供释迦佛像。大殿系明朝末期户撒土司邀请的剑川木匠所建,建筑融合当地代表性的干栏式建筑形式。旁有佛塔,佛塔由主塔与8个小塔组成,为方形实心砖塔,上设三层塔座,小塔高4米,主塔高10.5米,上有十三层轮,塔刹由仰莲托宝瓶、宝伞、风标等组成。佛塔与奘寺并不是一个建筑群,奘寺是上寨的信仰,佛塔是下寨的供奉,两者虽在一处,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信仰。此奘具有鲜明地方民族建筑特色,有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德政告【2019】5号文件将其公布为第二批德宏州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详细]
推荐9
勐约龙江风光
  勐约龙江风光勐约乡位于陇川县东南部,海拔780米~1350米,以龙江为界,东与潞西市相邻。全乡土地面积200平方公里,距县城章凤35公里。1956年置广瓦文化站,1959年改称庆九大公社,1984年改称广瓦区,同时划出广帕、广瓦大队归赛号区管辖,1988年改称勐约乡,乡政府由广瓦迁址营盘村。现辖广瓦、帮中、营盘、帮瓦、瓦幕等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帮瓦、瓦幕两个村民委员会于2002年11月由撤并后的邦瓦乡划入。2005年有人口1724户、7437人,其中汉族1592人,景颇族5770人。龙江河谷开发区,是云南省实施的十一个异地开发扶贫工程之一。龙江西岸陇川片区共有7万亩土地适宜种植甘蔗,涉及56个村民小组,15175人。龙江河谷开发于1995年全面启动,先后引进和安置昆明市东川区移民346户1480人,县内移民407户1000人,开发种植甘蔗2.3万亩。现在开发区基础设施已大为改善,蔗区公路形成网络,沿江公路、章遮公路全线贯通。龙江河谷主要有甘蔗、咖啡、柠檬、柑桔等热带作物。地址:陇川县东南……[详细]
推荐10
邦角山官衙署
  邦角山官衙门位于陇川县王子树邦角村,建于1935年系原石婆坡隘(今邦角)景颇族山官尚自贵所建,旧称邦角抚夷署。在1993年11月16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婆坡隘为明代所设八关九隘之一,下领48寨,辖属南甸宣抚司属,清代设正、副抚夷,掌训练卫卒、防御地方之职。尚氏系世袭山官,初为石婆坡隘6个卡(山官)之一,后历任石婆坡隘正、副抚夷,多长及梁河第一区联合自卫副指挥联。 该衙门系尚氏山官处理日常事物及其家人生活起居的处所,衙门由北向南排列有厅堂、左右厢房、正堂及库房等。厅堂5开间,进深7米,面阔23米,抬梁式木结构;两侧厢房均为三开间,进深5米,面阔12米;正房5开间,进深8米,面阔23米。厅堂和正堂前各布庭院,两院地势前后高低相差1.7米,正堂高出庭院1.7米,呈一石砌平台,上面刻有景颇传统纹饰,衙门四面筑石砌围墙,院门筑一石砌碉堡,上开二层射孔,因防匪患及部族仇杀纷争,衙门结构布局俨如城堡,兼有军事要塞的功能。 衙门以东5米,以南5米,以西4米,以北5米之内为文物……[详细]


全部陇川县景点>>>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