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司岗里崖画谷景区AAAA 司岗里崖画谷景区,AAAA级景区,距沧源县城22公里,有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人类再生之地的司岗里溶洞,有记载3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佤族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沧源崖画,有“天外来客的脚印”美称的天坑群,有巧夺天工的天然水墨丹青大峡谷——千米国画长廊景观,人文与自然景观交辉相映。沧源崖画谷旅游风景区位于临沧市沧源县佤族村寨勐来乡,因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崖画而闻名海内外。目前所发现的崖画群共15处,古崖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佤族远古先民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技及宗教祭祀等活动,其内容丰富,构图简练,粗矿豪放,人物和动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独具风格,形象地展现了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详细] |
![]() |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AAAA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位于班洪乡境内,距沧源县城31公里,坐落于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周边,景区于2020年开业,占地面积共计63亩。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回信长廊、旅游厕所、感恩广场、玻璃栈道、班洪抗英纪念碑、纪念馆、班洪四大嫂饭店及其附属设施等,景区内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主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
![]() | 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AAAA 翁丁原始村落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寨桩是佤家的一种图腾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条头子,这既是饰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汉人用艾蒿避邪,桃树驱鬼,门神护家一样。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详细] |
![]() | 永和国门新村景区AAA AAA级景区,永和国门新村景区,位于沧源自治县勐董镇永和口岸旁,与缅甸佤邦勐冒县绍帕区隔桥相望,景区以佤族传统文化为特色,佤族特色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山坡上,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是中缅边境永和口岸上的一张靓丽名片。……[详细] |
![]() | 嘎多月亮古寨景区AAA AAA级景区,嘎多村地处单甲乡北边,距沧源县城33公里,嘎多村建寨至今500余年,佤名“来公”,译作“繁华之地”“河边街道”,曾是四方马帮的集散之地、四周商品的交易点,嘎多大寨保留着282栋传统民居,是沿边现存体量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佤族传统特色民居群,2016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东方小夜曲《月亮升起来》创作地,《阿佤人民唱新歌》采风地,被誉为“月亮古寨”。主打“以文促旅,建设特色旅游村寨”,依托原生态的佤族村寨,做好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
![]() | 葫芦小镇AAAA 葫芦小镇位于沧源县城西南3公里处,于2013年建设完工,小镇占地面积202亩,共有民居180户,建筑风格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外形特征为红色弧形屋顶及屋角装饰交叉角。小镇兼具农田、山体、水体景观,环境优美,风格独特。小镇180栋红色弧形屋顶特色民居与文化墙、喷水葫芦、打歌广场、寨心砖、葫芦塔、佤王府等佤族特色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佤文化特色浓郁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的特色旅游小镇。小镇于2015年6月份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小镇是一个佤文化原生浓郁的地方,白墙红瓦,配上浓墨重彩的壁画,体现了佤文化特有的炙热情怀,而潺潺流过……[详细] |
![]() | 永和新村景区AA AA级景区,永和新村景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动董镇永和社区,与缅甸佤邦动冒县绍帕区隔桥相望,距沧源县城10公里,国境线长6.8公里,167、168界桩穿境而过,属于抵边自然村,为直过民族佤族聚居村落,是永久性固定村落。景区占地面积共计66亩(包含老支书事迹展示教育厅、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及其附属设施等),景区内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乡土文化气息浓厚、边关文化氛围欢腾,主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边关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红色文化、乡村文化、边关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
![]() | AA级景区,班老乡地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面,东接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班洪乡隔河相望,北连芒卡镇南腊村,西面和南面与缅甸佤邦南邓特区炉房乡(矿部)、绍帕区勐冒县梅不老乡接壤,是全县6个边境乡镇之一,国境线长达42.8千米。班老乡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优异。境内属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共有森林面积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2.38%,是云南省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藏之乡”。辖区有亚洲象、白掌长臂猿、印支虎、野生豚鹿等6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桫椤、千果榄仁、藤枣、美登木、罗汉松、中华双扇蕨、董棕等19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蕴藏丰富的金、银、铅、锌等矿……[详细] |
![]() | 司岗里溶洞距沧源自治县勐来村3公里,“司岗里”是佤语。“司岗”是“容器、山洞”之意,“里”是“出来”之意。“司岗里”意思就是:人类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司岗里传说众多,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只小米雀飞过这里,听到山肚里非常噪杂,感到很奇怪,便用小嘴啄了啄山体,结果大山轰然打开一个洞,佤族、傣族、彝族、汉族……依次从这个洞里出来。从此人类就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这样一个传说,无疑又给溶洞增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据地质部门和专家考察,该溶洞洞口位于海拔1200米的凹地中。它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流,溶洞是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变迁,河水改道而成。这段干涸了的地下河道,空豁幽深,长年累月,经地面雨水的渗透浸蚀,石……[详细] |
![]() | 沧源藏龙洞藏龙洞即龙王子的藏身之地,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现已投资近100万元;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溶洞是由碳酸盐构成,受北东向次级断裂制约,溶洞分为主洞和支洞,主洞长1115米,平均宽30米、高35米,规模宏大。洞中堆积物有黄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石,因为暗河沉积和洞顶崩塌而成(该洞厚4至5米,局部达10米,多分布于洞口及壁底侧)。洞中的这些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由于多年地质演变原因,洞中厅堂很多是百兽厅位于进洞后120米,长40米,宽48米,高28米;该厅内石笋、石柱发育,千……[详细] |
![]() | 班洪抗英遗址碑1987年10月10日立,碑文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的魔手伸向我阿佤山区,妄图沟通和扩大其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1900年,英国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随即进行文化侵略。接着以武力、恐吓或金钱收买兼用的手段买通少数败类,背着班老、班洪两个部落的首领开办茂隆银厂,并占领了茂隆银厂、炉房等地。面对英帝侵略,班洪王胡玉山毅然招集各部王召开紧急会议,共商爱国抗英大计,于是,胜利饮马滚弄江。1934年2月8日,爱国抗英的“班洪事件”发生了战斗持续34个月,有44位佤族英雄儿女,为……[详细] |
![]() | 刘御故居位于临翔区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委会青华大寨,该建筑为临沧籍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刘御先生故居,刘御,原名杨春瑜,曾用笔名火星、史巴克等,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人,年轻时参加革命,创作了不少的诗歌作品,曾被捕入狱,历任左联宣传部长和支部书记、延安“战歌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编审副主任、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昆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南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著有多部诗集和故事集。刘御故居现存建筑由主房、东厢房、北厢房和大门组成,总占地面积529.0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4.8平方米,主房为硬山顶三开间二层土木房,屋面结构两山为卷顶式山墙,山墙外出檐,挑出两耳,圆顶式山墙仿江南女儿……[详细] |
![]() | 勐来董棕林“董棕林”是围绕着著名沧源崖画谷景区分布的,全长约20公里,故称“林带”,它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观赏植物。据1995年云南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等部门专家组对沧源县生态和人文资源的全面考察资料载:“勐董河年均气温19.3℃。”在《景观资源表》“植物景观”中有“勐来董棕林”等记载,在“挺拔娟秀的百年董棕”里说:“……树冠如幌如伞,冠顶包叶如钢针,直刺青天,巨大的棕叶,……状似芭蕉扇;微风吹过,叶片抖动,沙沙作响,恰若孔雀开屏。高大的树干和油绿色巨大树冠使董棕特别显眼,棕叶婆娑,婀娜多姿;散生的董棕孑孑而立,别具特色。”结论是:“董棕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热带、亚热带风景林树种,……岩溶峭……[详细] |
![]() | 佤山云海阿佤山位于思茅市西盟县,云海是西盟县阿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冬春时分,阿佤山夜间辐射强烈,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导致了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覆盖着幽静的山谷。太阳出来后,云海变得绚丽迷人。中午时分,气温升高,这时云层开始急剧地翻滚、奔涌、群山、云海忽隐忽现,千万景象为一体。阿佤山云海自午夜形成一直到次日11时以后,才渐渐消散。一些峰尖刺破云层,突兀矗立于苍穹,像春笋出土,一个个小山帽游离于云海半截的山腰,偈舢板,荡漾于云海波涛之中。阿佤山云海,变化多端,十分壮观。在勐坎观看佤山云海,别有一番景致。乳白色的云雾,有时像一层层轻纱覆盖着村寨,有时像海浪汹涌地拍打……[详细] |
![]() | 农克硝洞遗址位于沧源县勐省镇农克村民委员会东南面,洞口高15米,宽60米,洞穴深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农克硝洞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为黑色砂质粘土层和红色砂质粘土层,每层均夹有碳屑、动物化石、烧骨和打制石器等。与石器共存的动物骨骼化石计有中国犀、黑熊、水鹿和弥猴等种属。遗址出土石器与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和平文化”相似,经样品测定,年代在距今24000-43500年之间(甚至更老,未见底),是临沧范围内澜沧江支流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及东亚、东南亚最早的“和平文化”遗址,对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19年10月7日,农克硝洞遗址入……[详细] |
![]() | 广允缅寺坐落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县城内勐懂大街的北侧。广允缅寺又称为“学堂缅寺”(缅寺即佛寺),是小乘佛教的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寺院占地2200平方米,现存的主殿建于高0.5至1.5米的基座上,面阔14.8米、进深24.4米,为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亭阁作重檐歇山顶,檐下装饰有斗拱,斗拱五重上跳,拱部雕刻有云纹。大殿作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第三层檐下侧面和后背形成殿堂四周的围廊。殿堂的门窗作有透雕装饰,梁枋门柱饰满了“金水图案”,技艺精湛,是傣族的传统工艺。大殿内并列有六根金柱,前面的梁柱上装饰有两条倒悬的木雕巨龙,盘旋在过厅入口的左右二柱……[详细] |
![]() | 介绍: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绘制在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图像个体大者约0.3米,小者约0.05米不等。可辨认的图像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山洞、树木、太阳、舟船、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交通:位于临沧地区的沧源县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佤族村寨勐来乡类型:古迹等级:AAA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883-2165919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门票12人民币……[详细] |
![]() | 千米崖壁画长廊,因为远远望去酷似一幅浓黑重彩的中国山水国画,因此得名。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般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地址:临沧市沧源县佤族自治县沧源崖画谷风景旅游区内类型:文化旅游区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 门票13人民币……[详细] |
![]() | 南滚和自然保护区位于沧源县西北部,面积约600多公顷。由于是热带雨林区,各种阔叶植物生长迅速,形成平衡的生态群落,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所。珍稀动物有:金钱豹、亚洲象、孟加拉虎、金丝猴、长臂猿、大蟒、巨蜥等,珍禽有:绿孔雀、犀鸟、白鹇、锦鸡等。沧源一带同湖北神农架一样也曾有过“野人”的传说,虽然至今没人能证实“野人”的存在,但这里确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详细]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